本文聚焦上海安宁疗护工作,介绍了医生、护士、社工被视为安宁疗护“三驾马车”,但上海安宁疗护机构中专职社工极为缺乏,工作多由医护人员承担,同时提到了相关政策及未来期望。
在安宁疗护工作领域,医生、护士、社工常常被人们称作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服务。上海作为全国最早探索安宁疗护的城市,实施的是普惠、基本型的安宁疗护制度。目前,全市多达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相关服务,其中128家还设有安宁疗护病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拥有专职医务社工的机构却寥寥无几。那么,病房里本应由社工承担的工作,又落到了谁的肩上呢?
实际上,专职社工并非所有安宁疗护病房的标配。目前,全市共有261家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除了13家综合医院外,其余248家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真正配备专职社工的机构,竟然不到十家。在其余的机构内,社工的工作基本都由医护人员一并承担了。
在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里,80岁的翟老伯转进了最后一站关怀室。他和其他患者一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需要医疗上的照护,也需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怀。而这些,正是专职社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如果能有专职社工参与其中,那将带来诸多好处。一方面,他们能帮到更多患者,给予患者和家属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另一方面,也能给每天都在直面死亡的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情绪疏导。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社工科科长李思雅提出:“专职社工在病房里可以待更长的时间,他们的服务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患者和家属的身边。”而长宁区程家桥社区卫生中心安宁科护士长曲海燕也认为:“面对死亡,心理上还是有很大的触动的,专职社工可以给到我们非常大的支持。”
从政策层面来看,对专职医务社工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2018年,建议三级医院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出现在了国家文件中;2023年,这一建议进一步扩展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去年11月,在医保支持中又新增了13项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并且反复提到了社工。然而,对于社区医院配备专职社工,现有政策文件还是以“鼓励”为主。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施永兴坦言:“现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受到编制等方面的限制,医务社工很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席之地,那么医务社工现在这个工作谁来承担。”
值得肯定的是,上海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机构和居家服务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下一步,人们也希望能通过制度上的突破,让更多的专职医务社工能够出现在安宁疗护病房,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庭提供温暖的陪伴。
本文围绕上海安宁疗护工作中专职社工缺失的现状展开,介绍了安宁疗护服务情况、专职社工缺乏导致工作由医护人员承担的现实,阐述了专职社工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最后表达了希望通过制度突破让专职社工更多参与安宁疗护的期望。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