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俄乌冲突展开,讲述了乌克兰临时停火背景下欧洲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分析了欧洲可能介入战争的方式,着重对比了欧洲空军与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数量、性能等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双方在空战中的优劣势以及空战结果的不确定性。
前几日,乌克兰“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同意临时停火30天,其目的是为了换取美国恢复对乌的情报共享以及军事援助。乍一看,俄乌似乎终于迎来了停战的希望。毕竟失去美国支持的乌克兰,在实力上已难以与俄罗斯相抗衡。
然而,欧洲可不会轻易舍弃乌克兰。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他将俄乌冲突视为削弱美国对欧洲影响力的绝佳契机。美国期望乌克兰尽快投降,但欧洲却并不答应。3月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态:法国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并且希望“实现完全被遵守和可评估的停火”,进而达成稳固持久的和平。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大多也持此态度。倘若俄罗斯在谈判中坚持不让步,不排除欧洲亲自下场,以武力逼迫俄罗斯妥协的可能性。数百年来,欧洲早已对俄罗斯的扩张心存恐惧,对俄罗斯的恐惧、仇恨与厌恶早已深入骨髓。若放任乌克兰被俄罗斯击败,欧洲恐怕将终日担惊受怕,担心普京哪天又发起一次“特别军事行动”。虽说欧洲近年来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但它毕竟还是有一定底蕴的,并非好惹的角色。
从欧洲目前的态度来看,派出地面部队与俄罗斯正面交锋,仍然不太现实。因为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右翼势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欧洲,随时准备联合欧洲右翼政党,对欧洲政权进行“大一统”。一旦欧洲派出地面部队与俄军大战,大量人员伤亡引发的社会反战情绪,再加上右翼势力的刻意煽动,很可能会让欧洲政治格局迎来大洗牌。所以,欧洲介入战争的主要方式大概率是援助武器,并派出空军参战,这与苏联当年介入朝鲜战争的方式颇为相似。
倘若欧洲空军参战,俄罗斯空天军是否有能力应对呢?考虑到美国目前的立场,其很可能选择中立,甚至偏向俄罗斯,即不允许欧洲国家使用F – 35、F – 16等美制战机以及美制空空导弹参与对俄军事行动。如此一来,欧洲就只能依靠自家的战斗机与机载武器作战了。
不算较为老旧的幻影2000与狂风战斗机,目前欧洲的主力战机有EF – 2000“台风”、阵风战斗机以及JAS – 39“鹰狮”战斗机。其中,台风战斗机总产量达600多架,主要装备于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以及4个中东国家。扣除中东国家的装备数量、训练损失数量以及早期寿命到期的数量,欧洲目前大约拥有400到500架台风战机。
至于阵风战斗机,目前主要装备于法国与希腊空军,总数约为200架(不包括法国海军的阵风舰载机)。
而JAS – 39“鹰狮”战斗机,欧洲的装备数量大约在100架左右。这样算下来,欧洲拥有大约800架四代半战斗机,数量相当可观。
再看俄罗斯空天军,根据公开信息,其大约拥有116架苏 – 35、114架苏 – 30SM/SM2、90多架苏 – 27、145架米格 – 29、130架米格 – 31、不到30架苏 – 57。这90多架苏 – 27大部分是苏联时期生产的,其中约40架是经过现代化改进的苏 – 27SM,其航电系统与发动机都进行了升级,综合作战能力与F – 15C/D、早期型号的台风战斗机相近。米格 – 29战斗机目前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在俄乌冲突中鲜少亮相,部分米格 – 29已升级为米格 – 35的标准,但对俄乌冲突的影响不大。130架米格 – 31战斗机中,大约有80架进行了现代化升级,能够发射R – 37M超远程空空导弹、“匕首”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综合作战能力不俗。此外,俄罗斯空天军还有不到20架苏 – 30M2战斗机,这批战斗机是卖给中国的苏 – 30MKK的自用型号,目前已逐步退出一线,主要用于苏 – 35飞行员的训练。
也就是说,俄罗斯空天军能够用于对抗欧洲空军的先进战斗机,大约有110多架苏 – 35、114架苏 – 30SM/SM2、80架米格 – 31、40架苏 – 27SM、20多架苏 – 57,总数约为360架。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空天军损失了7架苏 – 35、11架苏 – 30、2 – 3架米格 – 31,疑似损失1架苏 – 57,目前还剩下大约340架空战性能较强的战斗机。
从数量上看,欧洲拥有2:1以上的优势。但欧洲存在一个主要问题,这800架先进战机分散在不同国家,训练与配合存在较大问题,而且不同国家介入俄乌冲突的决心也不尽相同。这800架先进战机究竟有多少能真正投入实战,仍是未知数。
相比之下,俄罗斯有两个显著优势。其一,俄罗斯的这340架先进战斗机均为重型战斗机,而欧洲的台风与阵风属于标准的中型双发战斗机,鹰狮则是单发轻型战斗机。尽管阵风与台风的载弹量不低,常常挂满弹药展示其卓越的武器挂载能力,但这两款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在25吨以内,鹰狮的最大起飞重量更是不超过20吨。而俄罗斯的重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都在32吨以上。
虽然中型战斗机通过设计,能在载弹量、机动性、速度等方面部分达到重型战斗机的标准,但综合水平仍有巨大差距。就拿航程来说,阵风与台风若要达到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就必须挂载至少3个副油箱,这会导致载弹量受到影响。而苏 – 35等重型战斗机,所有武器挂架都挂满导弹,仅靠内部燃油就能拥有1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
更远的作战半径意味着俄军战斗机可以从远离前线的机场起飞作战。而中型战斗机则需要在航程与载弹量之间做出取舍。考虑到乌克兰大部分机场都在俄军的打击范围内,如果欧洲战斗机为确保安全,只能从乌克兰境外升空参战,为保证航程,载弹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此外,重型战斗机拥有更大尺寸的机载雷达和更充裕的电力供应,能够以更高功率运行干扰吊舱、雷达等机载电子设备,这一点常被人们忽视。例如,同样是电子战机,EA – 18G使用的电子干扰吊舱必须外带旋转风扇自行发电,以减轻载机的电力负担;而歼 – 16D使用的电子干扰吊舱则无需安装额外的发电设备,仅靠自身电力就能满足需求。
虽然在最新型的航电技术上,俄罗斯与欧洲存在一定差距,但俄罗斯空天军凭借更大尺寸的雷达和更高功率的电子干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且,欧洲的800架先进战机,受国防预算影响,目前大部分仍使用较为落后的平板缝隙天线雷达,只有200多架阵风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俄罗斯的苏 – 35、苏 – 30与米格 – 31使用的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苏 – 57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即便欧洲的航电技术更先进,也不至于先进到用平板缝隙天线雷达就能强于相控阵雷达的程度。
俄罗斯的第二个优势是拥有第五代战斗机,尽管数量不多。而欧洲目前尚未研发出五代机,只能依靠台风、阵风、鹰狮这三款战机撑场面。虽然网上对苏 – 57的隐身性能诟病颇多,但五代机毕竟是五代机,即便苏 – 57在隐身方面存在不足,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仍远低于挂载导弹的阵风、台风与鹰狮战斗机。20多架苏 – 57在局部战场上,能为俄军带来一定优势,至少可以维持一片“苏霍伊走廊”,让欧洲联军的战机不敢轻易靠近。
在机动性方面,俄制战斗机更是强项。2015年中国与泰国的联合对抗演习中,苏 – 27就在近距离格斗科目中完全碾压了“鹰狮”战斗机。如果换成拥有矢量推力技术的苏 – 35,欧洲战斗机的机动性劣势将更加明显。
当然,欧洲也并非毫无优势。欧洲战斗机虽然机动性不如俄制战斗机,但拥有性能更好的空对空导弹。俄军战机使用的格斗弹仍是30年前的R – 73,这款格斗弹设计经典,具备不俗的机动性与大离轴攻击能力,但其综合性能与霹雳 – 8相近。而欧洲战斗机目前装备的是IRIS – T、AIM – 132,这两款空空导弹都配备了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综合性能与霹雳 – 10相近,领先俄罗斯的R – 73至少半代。在机动性差距不是特别悬殊的情况下,空空导弹性能更好的一方胜算相对较大。
在超视距空空导弹方面,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出色。R – 37M超远程空空导弹多次击落100千米外的乌军战斗机,其百公里外的击落战果远超北约。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北约战机使用AIM – 7与AIM – 120,都从未击落过100千米外的目标。俄军利用R – 37M击落以机动性见长的米格 – 29与苏 – 27,战果含金量极高。
欧洲的超视距王牌是“流星”空空导弹。这款导弹与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AIM – 120、霹雳 – 15不同,“流星”导弹使用的是可变推力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贫氧固体推进剂在燃气发生器内燃烧产生富燃料燃气,通过过渡舱的控制阀门进入冲压燃烧室后,与进气道的来流空气进行混合燃烧,无需像固体火箭发动机那样携带额外的氧化剂。使用冲压发动机的“流星”导弹,具有高比冲、高冲量的特性,能够长时间工作,并且可以调节推力。普通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启动就无法调节推力,只能通过分开药柱、控制药柱点火时间来实现双脉冲推进,其控制能力远不如能连续调节推力的冲压发动机。
根据欧洲的测试结果,“流星”导弹以15000米高度1.30马赫发射,平飞弹道,助推结束速度2.45马赫,冲压段116秒,飞行距离100公里时速度2.80马赫,此时燃料还剩余四分之一,动力段飞行距离达135公里,这已经超过了R – 37M130公里的最远击落纪录。
不过,“流星”导弹也有缺点。例如,由于需要设计额外的进气道,对导弹飞行体态有要求,进入末端后,因攻角与侧滑角的剧烈变化,动力系统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如果都是攻击动力段射程内的目标,“流星”的机动性远不如AIM – 120与霹雳 – 15。而且,由于冲压发动机推力较小,以及低空低速条件下总冲较低,导致流星导弹的平均速度较慢,最高速度也十分有限。在低空低速、攻击近距离低空目标的交战中,流星导弹的效能不如传统的火箭动力导弹。冲压发动机受限于高度,无法像固体燃料发动机那样走高抛弹道增程,进一步提升射程的潜力较低。另外,由于设计了额外的进气道,流星导弹的飞行阻力大,一旦燃料耗尽进入滑翔阶段,降速会非常快,而AIM – 120、霹雳 – 15等低阻力弹体设计,仍能继续滑翔很长一段距离。
从装备性能来看,欧洲与俄罗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空战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洲能否占据优势,主要取决于这800架战斗机的实际出动数量。此外,俄罗斯还有一个潜在劣势,即优秀飞行员数量可能不如欧洲。俄罗斯主要依靠本国培养的飞行员,最多招揽白俄罗斯、朝鲜的飞行员参战。而欧洲总人口超过俄罗斯,还可以从多个国家招募飞行员。如果双方陷入长期的消耗战,俄军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本文深入分析了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可能介入战争的情况,详细对比了欧洲空军与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数量、性能以及双方在空战中的优劣势。尽管欧洲战机数量占优,但存在战机分散、配合难等问题;俄罗斯战机数量虽少,但有重型战机、五代机以及机动性等优势。同时,双方在空空导弹方面各有长短。总体而言,空战结果不确定,且若陷入消耗战,俄罗斯可能因飞行员数量劣势面临更大压力。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