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美食文化全国推广暨广东烹饪协会珠海行”活动,众多餐饮大咖齐聚珠海,实地探访特色餐饮企业等。介绍了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科技突破,探讨了珠海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下餐饮发展的方向,还给出了以非遗 IP 破局、文旅融合等发展建议,强调珠海美食全国化需科技、文化与品牌创新结合。
近日,珠海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兴致勃勃地探访了数家珠海极具特色的餐饮企业,还前往白藤头水产码头和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等地“打卡”。在参观和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数宝贵的建议与新奇的创意不断迸发。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珠海市商务局,高度重视这些专业建议。他们认真地将其消化吸收,并计划逐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珠海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珠海餐饮业注入全新的活力。
3 月 20 日至 21 日,“珠海美食文化全国推广暨广东烹饪协会珠海行”活动成功举行。百余名国内优秀的黑珍珠、米其林餐饮企业代表、知名烹饪大师以及全国优秀餐饮品牌代表齐聚珠海。他们通过实地探访特色餐饮企业、开展行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索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3 月 20 日,考察团来到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进行参观。据了解,今年 2 月,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在这里,打造“珠海芯”海鲈产业化育苗实现了新的突破。这种突破意义非凡,它成功地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实现了“供应”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科技驱动的渔业升级,不仅保障了食材的稳定输出,还成为全国传统渔业转型的标杆案例,为传统产业如何借助科技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经济”模板。
区位优势下,珠海如何借力大湾区?
在本次活动中,餐饮大咖们对珠海的区位优势有着一致的看法。董振祥(大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与文化融合为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以强劲的势头推动餐饮与旅游消费。黑珍珠倡导品质化大众美食,珠海可以通过丰富的海鲜资源和精湛的烹饪技艺,成为大湾区餐饮创新的前沿阵地。”他还希望将来能把大董的风味特点和珠海的海鲜完美结合起来,既推动大董品牌在珠海的发展,也为珠海消费者提供更具特色的美食体验。
赵利平也分享了品牌拓展的经验,他指出:“珠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毗邻澳门、香港,港珠澳大桥等交通设施十分完善,能够吸引大量港澳游客,这对品牌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他认为,珠海餐饮业需要立足本地优质食材(如海鲜、水产)和深厚的粤菜文化根基,以“品牌化 + 特色化”为核心突破方向,打造好本土品牌,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外来品牌入驻珠海。
微评
可尝试以非遗 IP 破局大湾区美食赛道
特色餐饮主题对于城市而言,具有深远且多维度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塑造城市形象,更能激活经济、传承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珠海市商务局布局“蒸蒸日上”健康主题特色餐饮,背后提倡的不仅仅是蒸菜的烹饪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那么,如何让珠海本地食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呢?笔者认为,打造美食 IP 对于珠海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可以拍摄《鲜在珠海》纪录片,以白蕉海鲈产业链、疍家渔民文化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从海洋到餐桌”的鲜活故事。同时,深入挖掘珠海疍家菜、光皮烤乳猪制作技艺的非遗价值,联合高校开设粤菜技艺传承课程。
此外,珠海餐饮业应该进一步多元化珠海美食对港澳游客的吸引力,不能仅仅停留在“食材优势”层面,深度的文旅融合也十分关键。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美食 IP 曾通过“现象级美食 + 在地文化”成功引爆流量,珠海也应该多方面发力,在推出海鲜食材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渔村历史等独特 IP,打造“美食 + 文化 + 旅游”的立体体验。
珠海美食的全国化之路,绝非依靠“大咖背书”或“食材堆砌”就能轻易实现。唯有将科技赋能、文化挖掘与品牌创新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突出重围。希望珠海能借助大湾区的东风,以“鲜”为核心、以“蒸”为媒介,书写下一个“从地方到全国”的美食传奇。
本文围绕“珠海美食文化全国推广暨广东烹饪协会珠海行”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内容及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科技成果,探讨了珠海餐饮在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方向,给出以非遗 IP 破局、文旅融合等建议,强调珠海美食全国化需科技、文化与品牌创新共同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