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市公司“换所潮”,审计行业生态大变革!,上市公司审计“换所潮”:监管趋严下的行业变局

本文聚焦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间部分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的现象,详细分析了审计机构变更的多种情况,探讨了审计行业“洗牌”的原因,还关注了审计行业洗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提出保障审计质量的建议。

在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有序推进的当下,部分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变更情况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多达1163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审计机构出现了变化。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主动更换审计机构,也有部分是审计机构主动请辞。

审计机构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看门人”的重要角色,其独立性、专业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有行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一轮的“换所潮”背后,审计行业的生态正在经历深刻的重构。

审计行业“洗牌”

通过对相关上市公司公告的梳理,可以发现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的变更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因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处罚,上市公司主动与其解约。例如,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暂停执业的行政处罚后,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更换了审计机构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

其二,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请辞。中润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份发布公告称,收到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辞任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决定辞任该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其三,原审计机构到达规定服务年限,按照规定需要重新选聘。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由于原审计机构已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为确保公司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计划对2024年年度审计机构进行更换。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这一现象,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上市公司按规定轮换审计机构是正常的,但要留意轮换的频次等细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的要求提高,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谨慎度有所提升,强化他们的“看门人”职责,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随着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看门人”职责的进一步压实,审计行业原有的业务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今,审计机构在承接项目时会更加审慎。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表示,“‘换所潮’现象既是监管趋严下的合规调整,也是审计行业生态重构的必然结果。”从驱动因素来看,监管严格是核心原因。此前,多家审计机构因审计质量问题被处罚,导致关联上市公司集体与其解约,这体现了企业主动规避风险的趋势。此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明确了审计机构轮换要求,也加速了审计行业的“洗牌”。

保障审计质量

在审计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重点关注:一是一些新进入市场的“新兵”首次承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二是个别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存在“换所不换人”的现象。

对于这些“新兵”,投资者关心的是其审计质量、独立性和专业性,而监管机构更关注它们是否具备胜任相关工作的能力。

今年1月份,中注协会同财政部会计司、监督评价局和中国证监会会计司召开了监管约谈会,对首次承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的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集体监管约谈。会议要求这些事务所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等因素,评估自身的胜任能力是否匹配,审慎承接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要保证审计质量、独立性和专业性,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多维保障机制,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王智斌建议,从制度层面探索审计费用与质量挂钩的机制,既要避免低价竞争损害行业根基,也要防止高价费用干扰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王智斌还表示,“监管层面要穿透核查‘换所不换人’项目的审计意见是否一致,并建立大数据监测系统分析费用波动与团队迁移的关联性。”“换所潮”现象是审计市场出清与质量重构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将短期阵痛转化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动能,才能适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本文围绕2024年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这一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了审计机构变更的三种主要情况,揭示了审计行业“洗牌”的原因在于监管趋严和相关管理办法的推动。同时,关注到审计行业洗牌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并提出了保障审计质量的建议,强调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审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适应资本市场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977.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