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创业者李辉返乡创办湖北辉骅体育用品公司,专注生产赛事头盔的创业故事。介绍了他放弃高薪回乡创业,克服质量标准测试难题,让产品畅销欧美,还讲述了他为应对市场竞争,计划开发AI头盔的创新之举。
3月4日,在随县中小企业创业园里,李辉手持一只头盔,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聊起电影《天若有情》中刘德华戴头盔骑摩托疾驰的经典场景。那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刘德华帅气的形象和头盔相得益彰,也让李辉对赛事头盔有了更深的情感。
时间回溯到2023年底,李辉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创办了湖北辉骅体育用品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赛事头盔的生产中。他的这一决定,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之旅。
仅仅过去一年多,李辉的创业成绩便十分亮眼。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赛事头盔生产销售企业,公司八成以上的产品远销50多个欧美国家,在亚马逊电商平台上同品类销量更是排名第一。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对他创业努力的极大肯定。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43岁的李辉,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时总是慢条斯理,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他笑着说:“我不负责变酷,只负责让车手变酷!”虽然他自己不会骑摩托车,但对于赛事头盔和各种摩托车型号却了如指掌。
在车间里,工人们正专注地对头盔进行贴膜工作。李辉站在一旁,如数家珍地介绍:“南美的客户喜欢艳丽的花纹配色,欧洲的客户偏爱有质感的设计,亚洲的客户则更倾向于小清新风格……”要精准把握海外客户如此多样的喜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订单是不缺,但产品能否顺利通过欧美的质量标准测试,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那段时间,李辉压力巨大,甚至有段时间晚上都睡不着觉。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在半年时间里一直待在厂里,“死磕”标准测试。不仅在公司内部进行严格检测,还将产品发往外地各大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认证。
李辉认真地说:“质量是赛事头盔的生命线,达不到标准就无法交货,一切都是空谈。”说着,他拿起一只测试头盔放在地面,邀请记者双脚踩上。记者猛跺几脚,原本看似“脆弱”的头盔竟然丝毫没有变形,这充分展示了产品过硬的质量。
据李辉介绍,一个赛事头盔的价格从四五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主要销售群体是赛车手和重机车爱好者。赛事头盔的抗压力、抗撞击指标都远高于普通头盔,它的核心技术就藏在头盔的泡沫缓冲层中。为此,公司不惜投资4000多万元,制作出拥有自主专利的模具用于生产。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测试,到2024年下半年,“随县造”的赛事头盔终于顺利通过美国、巴西及欧洲等地的行业检测标准。第一批海外订单也如期交货,李辉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创业路上的重要突破。
联合科技公司打造AI头盔
李辉拿起一款头盔,详细地介绍道:“这款产品采用双镜片设计和快插接扣,还设置了通风口,内衬选用的是亲肤面料,吸水性强、蒸发性好,戴在头上不会感到闷热。”这款明星产品在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上售价300美元,却依然供不应求。
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帅气的头盔整齐排列,仿佛在诉说着公司的辉煌。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八成以上头盔产自中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件小事让李辉感触颇深。
去年,一位南美客户来公司考察,提出能否将产品出口价格降低4美元。李辉经过仔细核算成本,发现利润空间不够,便拒绝了。客户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重视:“外地有企业能做到,质量和你的一样。”随后,他采购了几家企业的同类产品,发现其他企业用一种新材料替换了原有配件,从而降低了成本。
李辉意识到:“行业在不断发展,既要熟悉新技术、新趋势,还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为了瞄准中高端市场,他大胆创新,与浙江一家芯片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开发AI头盔。
按照初步设计,AI头盔作为智能化穿戴设备,将和机车车身及智能手机、手表实现互联。驾驶者可使用头盔进行线路导航、语音通话、音乐播放等,AI助手还将根据车身和路况进行智能提醒,优化驾驶体验。这一创新之举,无疑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随县创业者李辉放弃高薪回乡创办赛事头盔生产企业的创业历程。他克服质量标准测试难题,让“随县造”赛事头盔畅销欧美。面对市场竞争,他又积极创新,计划开发AI头盔。李辉的创业故事展现了创业者的勇气、坚持和创新精神,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