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九条”“沪七条”等政策带动下,上海楼市延续“回稳向好”态势,今年前两个月楼市成绩亮眼,3月“小阳春”行情成色十足,分别从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的销售情况、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沪九条”“沪七条”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上海楼市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着“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昨日,从市房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两个月,上海楼市打破了传统淡季的规律,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而进入3月份,楼市更是迎来了颇具成色的“小阳春”行情。
一手房市场:认购热情高涨
(新房开盘资料图)
位于黄浦区金陵路的一个新楼盘,日前刚刚结束认购活动。让人惊叹的是,参与认购的家庭多达300多组,认购率接近200%,这无疑成为了上海新楼盘认购热潮的一个典型案例。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 – 2月,上海一手住房累计成交面积达到了78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进入3月,新开盘项目的热度依然居高不下。有16个项目完成了认购,平均认购比达到了0.89,其中有9个项目的认购比超过了1。
上海卓妙置业有限公司(嘉里建设)的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低首付、低利率的宽松信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客户的购买意愿,进一步释放了购房需求,从而推动了新房市场的持续升温。”从价格方面来看,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核心区域的新房价格呈现出稳步上涨的态势。
在售项目的销售节奏也明显加快了。3月以来,在售项目日均成交面积达到了1.1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日均增加了34%,这一成交水平与去年“沪七条”出台后的10月相当。与此同时,可售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目前,全市可售面积较2024年末减少了6%,去化周期较2024年末缩短了1.1个月。大虹桥板块某新楼盘的销售代表魏小姐透露:“我们的项目已经进入了销售尾声,现在每天都有客户预约看房,而且天天都有签约,有望提前半个月实现清盘。”
购房者的踊跃入市,也促使房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越秀地产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新房市场的主力是改善型客户,而且客群结构日益年轻化,他们对未来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部分客群的需求,市场需要更优质的产品以及更多“好房子”政策,以推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手房市场:先行指标达近年高位
今年1 – 2月,二手住房累计成交量为3.12万套,这一数据成为了2017年以来同期成交数据的次高值(2021年同期市场热度较高,成交量居首)。春节假期后的三周内,成交量持续攀升,较去年节后同期增长了37%。
3月1日至23日,二手住房成交2.03万套,日均成交880套;周末成交套数维持在去年四季度以来日均超千套的水平,日均成交1240套。预计3月全月成交将超2.5万套,同比增长约40%,比近5年同期月均成交水平高出14%。
申城多家头部房产中介的数据显示,二手住房市场的先行指标自春节假期后逐步回暖。3月上旬,二手住房新增购房委托量、新增带看量等先行指标已攀升至2023年以来的高位水平。随着这些先行指标持续向好,今年“小阳春”市场的基础更为坚实。
上海链家的数据显示,一、二手房成交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2月5日至3月16日,二手住宅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6%,新增挂牌增长4%,新增客户量增长41%,带看增长50%,与春节前基本持平。
二手房的成交周期也在逐步缩短。太平洋房屋数据显示,自“沪七条”新政实施以来,整体成交周期缩短了15天。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二手房成交量有望维持高位,但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预计将呈现“量升价稳”的态势。
据悉,“沪九条”“沪七条”重点支持的六类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群体,包括社保“5年减为3年”的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内二手住房的非沪籍单身人士、多子女家庭、社保“3年减为1年”购买外环外住房的非沪籍居民、持居住证的非沪籍家庭以及临港“N + 1”群体。截至目前,这六类群体已购房约3.8万套。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指出,春节过后,上海楼市各项数据指标均朝着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以及市场的不断自我调整,上海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沪九条”“沪七条”政策带动下,上海楼市今年以来的良好表现。一手房市场认购热情高涨,成交面积增长,销售节奏加快,可售量下降;二手房市场成交量显著增加,先行指标达近年高位,成交周期缩短。整体来看,上海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推动下,有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