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龙城,太原绘就生态宜居锦绣画卷,太原城市公园建设:多元融合,绽放绿色魅力

太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目标,包括构建生态网络、建设便民公园、促进功能融合、营造公园场景、打造道路景观、建设绿道体系、开放公园绿地以及构建特色花卉景观等,旨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花满龙城,太原绘就生态宜居锦绣画卷,太原城市公园建设:多元融合,绽放绿色魅力

生态网络连通城市内外

以城市的山水空间和独特格局为依托,紧密衔接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精心构建具有全域特色的生态保护总体格局。这一格局的构建,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深度考量和长远规划。

积极推动城市内部的绿地水系与外围的山林、河湖、田草等生态空间实现有机衔接。将城市周边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引入城市之中,构建起连通城市内外的多层次、成网络且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山、水、人、城之间的和谐统一,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

到203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4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这些明确的目标,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花满龙城,太原绘就生态宜居锦绣画卷,太原城市公园建设:多元融合,绽放绿色魅力

便民公园融入市民生活

统筹规划并建设各类城市公园,以打造“百园之城”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汾河景区南延、长风公园等一批标志性综合公园的建设。这些综合公园的建设,将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提升社区公园的覆盖水平,我市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将社区公园与社区服务设施相结合进行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同时强化社区公园的可达性,让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公园带来的舒适与愉悦。

结合城市更新和代征绿地收缴工作,在中心城区等土地资源有限的空间内建设口袋公园,并打造“太小园”品牌。口袋公园虽小,但却能为周边居民提供精致的休闲空间。

在商业综合体、文化教育聚集地、公共交通枢纽站等核心地带,集中打造一批融入市民生产生活的便民公园。这些便民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力争到2035年,大型公园数量达到100座以上,大、中、小各类公园、游园数量达到1000座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使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园之城。

各类功能实现有机融合

充分考虑所有人群的空间需求,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增添休闲服务设施。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功能之间的互补联动,整体提升城市的品位和魅力。

“+体育”带动城市活力,结合公园绿地的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市民休闲健身与运动场地、场馆。这些场地和场馆将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健身场所,让市民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旅”彰显城市魅力,结合公园绿地、滨河水岸等绿色开放空间,合理布局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图书馆及各类文旅设施。同时,举办草地、森林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

“+服务配套”提升便民功能,因地制宜地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停车设施等与公园绿地相结合。配建完善公园停车充电设备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公园场景遍布城市区域

结合城市更新工作,采取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植绿、裸土复绿、留白增绿等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地。城市腾退土地将优先用于公园城市建设,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深化公园场景的营造。

园区方面以公园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公园绿地的实施为基础,融合企业与人才的服务功能,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形成室内户外一体的办公、休闲、交流环境。这样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街区方面聚焦道路设施、城市家具、建筑立面、沿街绿化、街景小品、招牌广告、景观灯光等全要素进行优化。增设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深化社会共建共享,加强地铁站、公交站周边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大力建设绿荫停车场、立体绿化小微停车楼,推进社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开敞空间与街道景观一体化打造,推进“金角银边”城市空间更新利用,实现“一区一特点、一巷一景观”的街巷特色。

校区方面结合绿色学校创建,提升校园附属绿地的环境品质。逐步推进高校绿化空间开放共享,强化校区与社区的有机融合,让校园的绿色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社区方面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完善社区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设施与绿化环境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社区绿化感受度与空间品质,让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道路沿线打造动感画廊

增强城市道路的复合功能,优化城市道路断面结构,增加绿化空间,提升林荫覆盖。着力构建林路相依、特色鲜明的城市林荫网络,使林荫路推广率达到95%。

开放道路附属绿地,增设小型游憩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步行空间的舒适度和连通性,营造有人情味的“街巷客厅”。让市民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在重要高速公路、快速路、铁路两侧,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形成兼具生态防护和景观功能的绿色廊道。这些绿色廊道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为城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丰富重点道路沿线的彩化景观,打造连续优美的动感城市画廊。让市民在出行过程中,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丰富背街小巷、高架桥下、廊架、边坡的绿化空间,重点排查立交桥下低效空间,应绿尽绿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绿视率。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绿色。

绿道体系串联公园网络

通过全面开展绿道体系建设,以山水湖河和各类生态空间为基础,以城乡历史人文资源为支撑,以绿道为骨架,有机串联公园、景区、田园、水系等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形成市域绿道格局。

统筹推进城市慢行系统融合,打通绿道堵点断点,拓展健步悦骑空间,提升沿线景观品质。让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绿道带来的乐趣。

建设连通成网的社区绿道,丰富游园、居住组团和功能节点之间的绿道微循环网络。使绿道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到2035年,完成市域绿道1000公里,其中骨干绿道500公里,城市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5公里,公园绿道连接率达到100%。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使城市的绿道体系更加完善。

公园绿地逐步免费开放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逐步推动公园绿地全面免费开放。加强绿色开放空间与全天候活动的结合,根据公园绿地、休闲林地等绿色空间的区位特征,完善适合多元人群的配套设施,逐步形成全时段开放空间。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到公园带来的福利。

完善设计,因地制宜柔化公园边界,适当拆除公园与城市道路、建筑之间的围墙、栏杆等硬质隔离,增加公园出入口,促进公园与城市融合。让公园风景渗入城市,逐步打造无边界公园,使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

花满龙城扮靓锦绣盛景

构建花满龙城特色景观体系。在现有绿地合理调整、增加彩叶、开花树种,形成季相分明、层林尽染的自然景观。让城市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呈现出美丽的景色。

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明晰类别、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适地适花的原则,大幅增加月季、花卉、花灌木的栽植数量,继续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将花卉主题景观特色融入“美丽街道”“美丽公园”建设,打造花巷、花街、园艺小镇、花卉主题社区等精致园艺景观。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端头花带、立体花坛及摆放花箱适时换花。让城市充满花香,成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

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要求,打造一批美丽街巷,建设一批色彩缤纷的景观道路,营造锦绣盛景。让市民在城市中能够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文详细介绍了太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多方面举措和目标,涵盖了生态网络构建、公园建设、功能融合、场景营造、道路景观打造、绿道体系建设、公园开放以及花卉景观构建等内容。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将使太原成为一个绿色宜居、充满活力的城市。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25.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