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申万菱信基金展开,详细介绍了该基金年内旗下两只产品清盘的情况,包括清盘时间、原因等。同时还阐述了其在产品新发上的折戟,存量迷你基金较多的现状。此外,对申万菱信基金旗下不同类型产品的业绩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基金在规模、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吸引投研人才或为提振产品长期业绩的关键。
在今年,申万菱信这家公募旗下已有2只产品先后告别市场。3月24日,申万菱信基金对外发布公告,称旗下的申万菱信鑫享稳健混合发起式基金合同终止,即将进行基金财产清算。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申万菱信基金在年内清盘的第二只产品。
又一只产品宣布清盘
具体来看,3月24日的公告显示,申万菱信鑫享稳健混合发起式基金出现了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3月22日,从3月23日起便正式进入清算程序。
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也就是2月24日,申万菱信基金就曾发布公告,宣布申万菱信双禧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出现合同终止情形,并已进入清算程序。到目前为止,申万菱信基金在年内已经有2只产品相继清盘。
除了存量产品的退场,申万菱信基金在新产品发行方面也遭遇挫折。根据3月15日的公告,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从2024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然而截至2025年3月14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宣告募集失败。
针对上述情况对公司会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申万菱信基金,该公司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
从存量产品情况来看,申万菱信基金旗下有多只产品属于迷你基金的范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在数据可取得的83只产品(份额合并计算)中,一共有18只产品的规模不足5000万元。如果排除发起式基金,仍有6只产品属于迷你基金。其中,申万菱信价值精选混合、申万菱信红利量化选股股票、申万菱信竞争优势混合、申万菱信行业轮动股票这4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也在迷你基金之列。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分析称,年内清盘的2只基金均为发起式基金。一般来说,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如果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就会正常清盘。不过,2只产品相继清盘可能会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影响,渠道机构和投资者或许会对公司的管理水平产生质疑。另外,旗下多只迷你基可能意味着该公司在产品营销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也有可能是为了保证产品成立,而缺乏对渠道和产品的深耕,当然,业绩不佳也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产品业绩表现分化
从存量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近一年申万菱信基金数据可取得的4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平均收益率为12.31%。其中,超过八成的产品业绩实现收正,申万菱信多策略混合A以46%的近一年收益率排在首位。包括该产品在内,有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30%。不过,同期也有申万菱信医药先锋股票C跌幅超过19.55%,居于末位。
如果将时间拉长至近三年,申万菱信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则较为平淡。截至3月21日,数据可取得的28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三年的平均收益率为 -16.7%。其中,26只产品的收益率悉数告负,占比超过九成,14只产品近三年收益率跌幅超过20%,申万菱信盛利精选混合A更是以 -43.43%的收益率垫底,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30.53个百分点。在这28只产品中,有19只产品的收益率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
再聚焦其旗下的债券产品,截至3月21日,近一年数据可取得的34只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68%。将时间拉长至近三年,21只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则为5.7%,其中申万菱信安泰广利63个月定开债券等4只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率超过10%。
还需进一步吸引投研人才
公开信息显示,申万菱信基金成立于2004年1月,由中央汇金公司控股的申万宏源证券持有67%的股份,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持有33%的股份。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申万菱信基金非货基管理规模为724.5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98%,在全部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60位。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为208.7亿元,占比不足三成。
作为一家运作了二十余年的老牌公募,申万菱信基金也曾有过辉煌时刻。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申万菱信基金非货基管理规模达到938.02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高达934.44亿元,占比超过99%。然而,到了2015年三季度末,权益类基金规模骤降至262.95亿元。此后,申万菱信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波动不断,在2018年年末甚至低至163.42亿元。
在规模不及往昔的同时,申万菱信基金的“舵手”也频繁流动。自2020年以来,已经先后有12位基金经理离任。今年以来,在申万菱信基金任职六年的固定收益投资部联席总监唐俊杰因个人原因“清仓式”卸任。与此同时,也有2位新的基金经理加入。招商基金前百亿基金经理贾成东正式加盟,并担任副总经理,此外,拥有私募背景的高付也加入了申万菱信基金。
在王红英看来,如果申万菱信基金想要提振产品的长期业绩,还需要进一步吸引投研人才,比如有突出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贾成东的加盟可能有利于公司管理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产品业绩。对公司而言,公募“老将”的加入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建立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信心。
申万菱信基金年内旗下两只产品清盘、新品发行折戟、存量迷你基金较多以及产品业绩表现分化等情况,同时指出该基金存在规模不及往昔、人才流动频繁等问题。要想提振产品长期业绩,吸引投研人才是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