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的2025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意见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代表提出建议的数量、涉及方面、特点,建议的承办单位分配,办理时间要求,以及人大常委会的督办工作安排和公开办理情况等。
3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上,一项重要议程是听取2025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意见的报告。
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积极履行职责,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共计946件。这些建议意义重大,它们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牢牢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准聚焦社会关切的民生福祉问题。这充分展现了广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高度履职热情和强烈责任担当。后续,这些建议将分别交由各承办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办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确定了提振消费、教师及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等7个方面的93件重点督办建议。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520位代表参与提出了这946件建议。这些建议广泛涉及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综合经济、法治建设、行政管理、民族宗教党团等六个方面内容。它们主要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紧扣全市中心工作,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广泛汇集民智;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为增进首都人民福祉代言发声;三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反映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四是广泛吸纳民意,彰显了代表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结合代表所提建议的具体内容,这946件建议被合理分配给各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办理。其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承接11件,市人民政府承担853件,市高级人民法院负责20件,市人民检察院办理9件,本市其他机关和组织处理45件,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承接8件。
根据相关规定,各承办单位需要在6月30日前完成办理并答复代表。到12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并审议“一府两院”及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关于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为了确保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大建议督办工作力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紧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提振消费、教师及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产品安全管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7个方面的93件重点督办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邀请主提代表共同参与调研,认真听取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意见,深入了解承办单位的建议办理思路,积极研究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也将做好重点督办的服务保障工作,精心制定督办方案,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加强与建议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承办单位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办理,推动建议真正得到办理、落地、见效。
同时,结合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相关专委会将依法做好非机动车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城市更新、生态涵养区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就业促进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10个方面89件建议的专项督办工作。
坚持开门办理是此次建议办理工作的关键要点。报告指出,按照《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其办理情况公开工作意见》,将适时依法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及答复意见。同时,各承办单位要依法推进建议办理情况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办理工作截止后,代表工作部门要协调“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建议办理工作情况,并且在市人代会上向全体市人大代表书面印发建议办理报告、建议和答复意见选编,充分展示建议办理工作的成效。
本文围绕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意见报告展开,介绍了代表建议的提出情况、承办分配、办理时间要求、督办工作安排以及公开办理情况等内容,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对代表建议的重视,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