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考研英语一考试后的一系列事件,详细讲述了网红名师何凯文成绩P图、田静考试不答题等翻车情况,揭示了考研教培行业存在的营销过度、名师人设虚假等乱象,并给出家长帮助孩子拆穿“名师滤镜”的建议,最后还设置互动话题引发读者思考。
近日,考研圈可谓是炸开了锅。2025年考研英语一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哀嚎这是“史上最难”的一次考试。与此同时,网红名师们也接连翻车,从何凯文的“89分成绩P图”事件,到田静声称“考试没答题”,这场被网友戏称为“英一事变”的闹剧,彻底撕开了名师考神的人设,让大批购买课程的同学陷入错愕与迷茫之中,而且还面临着退不了款的尴尬局面。
★ 何凯文:从“考神”到“翻车侠”,只需一次P图
考研成绩公布后,英语名师何凯文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晒出了自己的成绩——89分。
在2025年这个全网都在刷“英语一我恨你”的年份里,何凯文的这一成绩以断崖式领先的姿态,远远碾压了广大考生和同行。他所在的文都机构更是迅速广发喜报,直接用上了“英语一全国最高分”这样夺人眼球的表述。很明显,在这个时候秀出这样的“肌肉”,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考生购买他们的课程。
然而,打脸来得实在太快。考了77分的同行周思成当场拆台,指出何凯文的考研成绩页面是经过P图处理的,而且P得十分粗糙。
面对外界的质疑,何凯文的反应十分“抽象”。他先是删除了自己晒分的视频,接着又将社交媒体账号上的全部内容清空。
周思成并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追击,晒出截图称何凯文私下向他求和,但被他果断拒绝。
更尴尬的是,何凯文所在的文都机构火速“甩锅”,声称“他不是我们全职老师”。
一天之后,何凯文发布声明,承认成绩造假,他的实际分数只有71分。他给出的造假原因是“试图通过虚假的成绩,来维系教学的可信力和影响力”。
最终,何凯文在退考和退休之间,选择了退网。他原本想秀“肌肉”,却秀出了一地鸡毛。同学们感慨,何凯文的这次“史诗级自曝”既可笑又可恶,殊不知,比造假更虚伪的事情还在后头。
2. 田静:“背题大师”遇“数学判官”,毕业院校连夜消失
田静,自称是“北外学霸”,今年也参加了考研英语考试。她还曾公开表示,考研英语一并没有那么难。
然而,当被问及考试分数时,她却支支吾吾地表示:“我没做题,只是去背题的!”这脑回路着实清奇,把考场当成了自习室。
考生们都蒙圈了,纷纷吐槽:“这就好比报课学游泳,教练却不下水!”
考研数学名师汤家凤直接跨学科“开撕”,直言:“0分也是分!”
“数学判官”一出场,田静连夜删掉了社交账号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院校信息标签,这手速之快,被网友调侃为“比删前男友联系方式还快”。
汤家凤后来再次发声谈论英一事件,他表示:第一,自己与这些人没有私人恩怨,也没有私利。教育领域存在的这些不正常现象,如果他不站出来发声,三十几年的从教生涯就白过了;第二,他希望以此事为起点,端正一下教育的态度;第三,要真正在年轻人面前讲诚信,积极正确地影响年轻人。
3. “英一事变”:考研圈的“信任崩塌”与“造神破产”
这场闹剧被网友戏称为“英一事变”(英语一考试引发的血案)。从表面上看,这是名师之间的互相撕咬;但实际上,它揭开了考研教培行业的“遮羞布”。
该行业存在着诸多乱象。首先是营销比课贵,机构把50%的资金都砸在了打广告、塑造人设上,而用于课程研发的资金只占10%。这让学生不禁吐槽:“合着我交的学费,一半是给名师买热搜了?”
再者,名师逐渐沦为网红。他们精修形象片、伪造上岸率、剪辑“高光语录”,甚至还售卖“田静的脑子”这种虚拟商品。标价100元,销量却有几百份,网友不禁质疑:“这智商税我交得心甘情愿?”
此外,考研圈还出现了饭圈化备考的现象。学生们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偶像名师”,疯狂地互相撕咬,备考群瞬间变成了“控评战场”。考研圈本应是“知识圣地”,如今却活生生地演变成了一场“宫斗剧”。
比如,何凯文就在直播中自称为考研英语“一哥”,还说出“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这样的台词,这让甄嬛看了都要喊一声“绝绝子”!
(89分造假曝光前,何凯文是拥有千万粉丝的教育名师)
(曝光后,删除名师简介)
名师们忙着立人设,学生们忙着吃瓜,只有分数在偷偷哭泣。
4. 家长课堂:如何帮孩子拆穿“名师滤镜”?
面对这些“戏精名师”,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如下交流。
① 警惕“成功学套路”,学会“打假三连”
家长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有人愿意相信名师能‘保你上岸’?”“怎么判断名师是不是在吹牛?”
谈心金句: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是“名师代跑”。真正的能力,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努力,而不是所谓的“押题秘籍”。
行动指南:
查学历:通过官网、学信网等渠道,查看名师的毕业院校、专业资质是否真实。要把所有好用的手段都利用起来。
看口碑:不要仅仅相信机构的宣传,多向学长、学姐了解他们的真实体验。
试课程:先体验免费试听课,不要被“限时折扣”等营销手段忽悠。
② 拒绝“饭圈思维”,回归“学习本质”
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孩子崇拜名师到‘无脑护’的程度,该怎么办?”
谈心金句:“名师再牛,也不能替你考试;机构再火,也不能替你努力。上岸的钥匙,永远在你自己手里!”
从何凯文到田静,这场“造神运动”的崩塌,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教育不是真人秀,名师不是爱豆,考研更不是“粉圈打投”。
送给学生的话:与其迷信“名师光环”,不如相信自己的笔和脑瓜。
送给家长的话:与其焦虑“跟不跟得上”,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辨别真假”。
毕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脚踏实地,永远是最靠谱的解题思路。
👉 互动话题
假如你发现最喜欢的考研名师也在“造假演戏”,你会:
A. 立刻脱粉,诚信第一
B. 暗中观察,看看后续解释
C. 继续支持,课讲得好就行
D. 疯狂吐槽,加入“打假大队”
快来评论区Battle你的选择!
⭐ 北大拆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雷军回武大开班会
⭐ 长沙中考,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实行单列
⭐ 河南省202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即将开始!报名入口→
⭐ 今年考研复试有变!敲黑板划重点→
⭐ 华南理工737名本科生面临学业预警,多所高校跟进管理
⭐ 周鸿祎清华读博,透露“写60多页PPT被批”
本文围绕2025年考研英语一考试后的“英一事变”展开,详细描述了何凯文成绩造假、田静考试不答题等名师翻车事件,揭示了考研教培行业营销过度、人设虚假、饭圈化等乱象。同时,为家长提供了帮助孩子拆穿“名师滤镜”的方法,提醒学生和家长要回归学习本质,脚踏实地备考。最后通过互动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文章的参与性。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