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诈骗手段升级,如何筑牢防范防线?

本文聚焦于近年来AI换脸、换声技术被不法分子滥用导致诈骗手段升级的问题,采访了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小波律师,她从多个方面给出了防范AI诈骗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I换脸、换声技术却被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使得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小波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AI诈骗的有效方法,强调要从“心理防线”和“信息防护”两个方面入手,避免陷入技术陷阱。

李小波律师着重指出,防范AI诈骗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护好个人的面部和声音信息。大家应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高清正脸照和声音片段。同时,官方政务、银行类平台由于具备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相对来说更为安全。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向非官方平台授权人脸识别功能,特别是要对小型平台的数据采集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当下,各类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对此,李小波律师提醒广大用户,除了要定期更换密码之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及时关闭那些不必要的生物识别授权。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随手的“一键同意”可能就为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

针对AI伪造亲友视频这种新型诈骗手段,李小波律师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在家庭内部可以设定专属“暗号”,比如要求对方做一个特定的动作,或者询问一些私密问题,像“去年约定3月看油菜花的具体时间”。此外,在观看视频时要仔细观察细节,如果画面出现卡顿、撕裂,或者对方动作僵硬不连贯,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AI伪造的视频。

李小波律师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或者下载可疑APP,尤其是那些以低价美容、理财、教育为噱头的推广。骗子往往非常了解用户的心理,会专门针对用户贪便宜、焦虑等心理弱点进行诈骗。只有保持理性,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收到亲友的紧急转账请求,李小波律师建议,除了要通过电话、线下见面等多种渠道进行确认之外,在涉及大额转账时,一定要启用“延时到账”功能。因为即便只延迟支付10分钟,反诈系统一旦检测到异常就会主动拨打电话提醒,这时我们就可以及时撤回转账,避免遭受损失。

万一不幸遭遇了诈骗,李小波律师提出了“三步走”的应对策略: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其次,要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冻结涉案账户;最后,要向相关平台进行投诉施压。

李小波律师还特别提示,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出租、出借身份证或银行卡。因为此类行为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单张银行卡涉案流水超过20万元就可能被定罪。她建议,在日常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边缘处标明具体用途,防止被不法分子冒用。

最后,李小波律师总结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多核实、少盲从。”防范AI诈骗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保持警惕,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避免掉进骗子精心设计的“物质骗局”。

本文围绕AI诈骗手段升级的现状展开,介绍了李小波律师从信息保护、应对不同诈骗手段、遭遇诈骗后的处理以及避免自身犯罪风险等多方面提出的防范建议,强调防范AI诈骗需技术警惕与保持平常心相结合。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09.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