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京中试平台:服务多元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南京中试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本文围绕南京的中试平台展开,介绍了南京蔚华膜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南工大中试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即将扩大生产的情况,阐述了中试平台的概念、建设目的,以及南京在中试平台建设方面的政策举措、申请备案情况、已备案平台的特点和运营成果,同时指出了部分中试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科技局的应对措施。

交汇点消息,在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中试服务平台,记者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机器不断吐出洁白的丝,这些丝随后被精心加工成一支支竹筒状的纳滤膜。而这些纳滤膜,将在多个重要领域大展身手,包括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以及生物医药提纯等应用场景。

南京蔚华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国近日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即将扩大生产的好消息。他介绍道:“眼前这条生产线仅有四五十米,属于中试线,目前还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不过,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规划,订了一条长达180多米的量产线,其运转速度更是眼前这条中试线的5倍。”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巧妙地利用中试平台,成功将南工大孙世鹏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凭借产品的优良性能,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聚焦南京中试平台:服务多元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南京中试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自2021年以来,南工大中试平台便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累计服务了7个南工大科研团队的项目。其中,有3个项目更是成功成立了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去年底,该平台顺利进入南京公布的22家备案中试平台行列。

南京市科技局高新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中试平台是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就像是一座桥梁,为正式投产提供了性能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产品性能测试、小批量试生产等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是一个开放共享的重要平台。建设中试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无缝衔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今年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为了响应这一要求,去年南京提出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增强中试服务能力。比如,引导企业联合应用类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产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对于重点领域的20家中试平台,按建设投入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通过中试服务在宁转化且被市场化基金首次股权投资的成果,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支持中试平台建设用地实行差异化土地供应价格,并纳入新型科研设计用地管理,加大研发用地、标准厂房、定制化厂房等的供应力度。

开展中试平台备案的通知发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南京市科技局收到了73家平台的申请,其中53家已经建成,20家正在建设且部分已投入使用。参与平台建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包括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其中,企业建设的平台数量最多,达到了49家。这73家平台涉及17个细分产业领域,覆盖了南京提出的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在众多领域中,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平台数量位居前三,分别有15家、11家和10家。

聚焦南京中试平台:服务多元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南京中试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经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严格程序,南京市科技局最终对22家中试平台予以备案。这些备案平台各具特色,它们具备开展中试活动的独立场地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并且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呈现出成熟稳定、富有特色的服务模式。

例如,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薄膜铌酸锂 X”光电芯片中试平台,由南京大学、南京江北新区等联合建设,拥有5000平方米的洁净产线和原值达数亿元的加工、检测设备;南京正大天晴生物医药智能创新研产一体化中试平台的人才团队有100多人,涉及研发、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制药中试多个环节,具有定制化的中试服务能力;南工大先进材料中试服务平台,既依靠大学的科研实力,又与同属南工大的概念验证中心紧密衔接,共同构建起“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的高校成果转化链条。孙世鹏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就是先在南工大概念验证中心完成验证,再进入隔壁中试平台的。

聚焦南京中试平台:服务多元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南京中试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中科神光激光光电技术中试平台运营方——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盛表示:“中试平台主要解决‘可不可产、好不好用’的问题,重点验证‘技术重现性、量产可行性、质量可靠性和成本经济性’等关键信息,帮助项目团队在技术、工艺、原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该平台一期于2021年10月启动,至去年底共服务高校科研院所团队、中小企业355家,中试服务收入超过1.2亿元。由于中试需求旺盛,平台正加紧建设二期项目。

聚焦南京中试平台:服务多元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南京中试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不过,南京市科技局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中试平台向前链接大院大所、概念验证中心不够紧密,向后链接企业孵化、金融投资的力度也不足,未能有效整合科研成果、金融资本和市场需求,对于“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开放式合作模式探索较少。针对这些问题,该局将定期评估备案中试平台的运营质效,动态调整备案名单,以此促进各平台在健全数据安全及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共享力度,提升对外服务效能。

目前,南京市科技局已全面梳理22家备案中试平台的服务项目,建立了服务资源目录库。即将上线的“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专门设置了中试平台功能模块,面向全国科技企业、科研团队、高校院所、创投机构、技术经理人等,提供中试平台展示、成功案例宣传、项目对接、需求查询等服务,旨在让产业领域了解南京能提供哪些中试服务,促进中试服务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此外,该局还将组织线下对接活动,进一步优化中试服务生态圈,为科技成果转化铺好路、架好桥。

南京中试平台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南京蔚华膜公司借助中试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即将扩大生产,展示了中试平台的实际成效。南京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中试平台建设,众多平台参与备案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已备案的平台各具特色且运营成果显著,但部分平台存在链接不足等问题。科技局将采取评估、上线服务平台、组织线下对接等措施,促进中试平台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28.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