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英伟达CEO黄仁勋在AI时代的布局展开,介绍了英伟达GPU硬件及软件生态在AI领域的重要地位,公布的硬件产品更新路线图,以及英伟达朋友圈的变化,还提及了中国玩家在英伟达生态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同时探讨了DeepSeek引发的各方反应。
一切聚焦于计算
在黄仁勋所描绘的AI时代蓝图里,英伟达的GPU硬件以及基于其上构建的软件生态,已然成为如同空气、水、电一般不可或缺的AI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整个AI世界的运转,为各种AI应用提供着强大的计算动力。
当下,世界AI的发展重心正从预训练阶段逐渐转向推理阶段。训练大模型的过程已经被证实是遵循“大力出奇迹”的原则,是典型的Scaling Law(尺度法则)的体现。而黄仁勋在相关演讲中明确指出,在推理阶段,推理大模型对于GPU的需求更为迫切,英伟达的产品无疑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
他还提到,在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工厂的实际运作中,延迟、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聪明的AI需要具备超级快的速度。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又要试图为尽可能多的用户生产token,以此来实现收入的最大化。”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优方案,就是拥有一台计算速度极快、内存容量大,并且能够支撑大模型数据高效调用的GPU和服务器,而黄仁勋所带领的英伟达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产品。
此次,英伟达硬件产品的更新成为了重头戏。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GPU生态的详细路线图。
在2024年Blackwell芯片架构的基础之上,英伟达重磅推出了GB300超级芯片——Blackwell Ultra芯片,同时还推出了Blackwell Ultra NVL72平台。预计该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货,它的带宽达到了前代GB200的两倍,内存速度更是前代的1.5倍,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玩家的缺席与“在场”的DeepSeek – R1
今年,英伟达的合作朋友圈更多地向美国本土公司敞开了大门。黄仁勋在展示中提到了与通用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以及与迪士尼研究公司和谷歌DeepMind合作创造的机器人项目,还计划与海外众多运营厂商共同开发AI原生6G网络。
对比之下,在黄仁勋的主题演讲中,来自中国玩家的展示明显减少。在2024年的GTC主题演讲中,还能看到与腾讯的游戏合作以及宇树科技和小鹏鹏行等机器人公司的产品展示。
然而,有一家中国公司却在演讲中被黄仁勋至少提及了5次,那就是R1模型。但对于其母公司DeepSeek,“皮衣教主”却只字未提。
这背后的原因是DeepSeek正在引发美国从商界到政界的强烈震动。
例如,OpenAI CEO奥尔特曼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控DeepSeek“非法抓取1.2万亿网页”,并且建议特朗普政府建立“三级许可制度”,允许美国盟友使用美国AI技术,同时限制中国等国家的使用。
对此,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在社交平台上评论道:“OpenAI的指控暴露了封闭模式的傲慢。”
对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景,OpenAI以及奥尔特曼都表示实现不会那么快,需要降低预期。微软CEO纳德拉也认为,“我们自己宣称达成某个AGI的里程碑,对我来说,那只是一些无意义的基准修改。真正的基准是:全球经济增长10%。”
目前,英伟达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生产,Blackwell已全面投入生产。黄仁勋笑称“这可能会影响Hopper(H100和GH200)系列芯片的销售,但这就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中国的大公司而言,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能“戴着镣铐起舞”。
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大公司难以获得H100芯片,更不用说Blackwell的GB200和GB300了。它们只能大量购入H20芯片,而这是一款阉割版的H100,其GPU核心数量比H100减少了41%,性能降低了28%。
据《财经》杂志报道,腾讯正在加速大模型应用的推进,近期已经向英伟达采购了一批新的AI芯片,订单金额约合几十亿元量级。
在2025年初,腾讯积极接入DeepSeek的R1大模型,并让搜一搜、腾讯元宝等产品接入,这使得本地的算力需求急剧提升。
本文详细介绍了英伟达在AI时代的布局,包括其GPU硬件及软件生态的重要性、硬件产品的更新,以及合作朋友圈的变化。同时,也阐述了中国玩家在英伟达生态中面临的困境,如芯片获取受限等,还提及了DeepSeek引发的各方争议。中国企业在AI浪潮中面临挑战,但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如腾讯加速大模型应用推进并接入R1模型。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