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热背后:多重因素驱动的长期投资战略

本文聚焦近期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这一热点现象,介绍了险资举牌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背后的政策因素以及险资选择举牌对象的考量,探讨了险资举牌对企业和市场的积极影响,并指出除政策外的其他驱动因素。

近日,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据人民网北京3月26日消息(记者黄盛),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了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3.3亿股股份。与此同时,瑞众保险增持了300万股中信银行H股股份,平安人寿也增持了农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的H股。作为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险资近期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这一动态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自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的次数已经达到了10次,其中有6次举牌的对象是银行股。银行股成为险资青睐的对象,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业内专业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一方面,从财务报表优化的角度考虑,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能够提升险企利润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险资此举意在进一步提高长期投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险资“真金白银”投入资本市场的背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正在持续优化,相关的制度安排也在不断完善。

记者梳理发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到了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详细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路径。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及,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些不断优化的政策,无疑为险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时,重点会考虑高分红的价值型蓝筹股以及成长性较好的成长类板块。险资希望通过举牌,在战略合作、业务发展等方面与被投资企业形成协同效应。为了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率,险企通常会密切关注高分红的蓝筹股,同时也看重那些成长性较好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类板块。

田利辉进一步指出,“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险资稳定且大规模地入场,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研发。”而且,险企的投资往往伴随着专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这对于被投资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市场层面来看,险资不断加大在权益市场的参与比重,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未来,保险资金可能会继续增大权益资产配置,创新多元投资组合,并强化优化风险管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险资举牌热潮的背后,除了政策支持外,还有其他多重原因。例如,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要求险企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法核算,从而减少当期损益的波动性。另外,险资举牌的核心动因是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以满足其长期赔付和储备需求。通过举牌优质上市公司,险资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股息和分红,还能通过参与公司治理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

本文围绕近期险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展开,介绍了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分析了政策推动、财务优化、追求回报等多重驱动因素,阐述了险资举牌对企业和市场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险资“举牌”是在政策支持和自身需求驱动下的理性投资行为,将对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产生持续而积极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311.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