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以色列近期局势,在舆论关注李嘉诚卖港口时,权威媒体一则“以色列可能爆发内战”的消息引发关注。详细介绍了以色列国内因总理内塔尼亚胡解雇官员计划引发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分析了其背后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揭示了以色列内忧大于外患的现状。
近期,舆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了李嘉诚售卖港口一事上,以至于很多人几乎都忽略了远在中东的以色列正处于复杂的局势当中。然而,昨天权威媒体发布的一则重磅消息——“警告:以色列可能爆发内战”,瞬间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家。
事实上,很多人只看到了以色列在对外战争中的强硬姿态,却鲜少了解到其国内也是麻烦不断。就在最近这几天,数万名以色列民众聚集在一起,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整个国家的气氛可谓是剑拔弩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以色列国内出现如此紧张的局面呢?这一切都要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系列决策说起。内塔尼亚胡制定了一个解雇最高司法和安全官员的计划,这一计划瞬间引发了国内的轩然大波。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应该不会轻易对自己人下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上周,他突然宣布解雇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的职务。给出的理由是巴尔在预防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袭击方面存在失职行为,引发了民众对他的信任危机。简单来说,内塔尼亚胡认为巴尔工作不力,没有提前预测到哈马斯的袭击。
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还启动了解雇总检察长加莉·巴哈拉夫·米亚拉的程序,理由是她阻碍了政府的议程。
尽管内塔尼亚胡在宣布这些决策时正襟危坐,声称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法律和正义,但数十万民众却并不买账。在大家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法律和正义的问题,而是内塔尼亚胡在公报私仇,借机铲除异己,以达到平账的目的。
原来,巴尔正是调查内塔尼亚胡高级助手与卡塔尔之间不正当财务关系的主要负责人,而检察长加莉则是调查他妻子涉嫌犯罪的主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内塔尼亚胡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就是借机清除政敌。
75岁的内塔尼亚胡执掌以色列长达17年,在这期间,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顽固的权力网络,绝对不是几个年轻人能够轻易撼动的。当权力不受制约时,就容易形成一个可恶的堡垒。内塔尼亚胡本人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多年来,他通过各种手段安插自己的势力,塑造了一个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的内阁”。这些人对内塔尼亚胡唯命是从,形成了一个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肿瘤”。
在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国内就已经有人准备对这个“肿瘤”动手。由于司法改革和贪腐问题的影响,内塔尼亚胡的总理之位变得岌岌可危。然而,此时巴以冲突的再次爆发却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抓住这个机会,对加沙地带发起进攻,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成功地转移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内塔尼亚胡的算盘打得很精,他心里明白,只要战争不停火,就没有人能够把他从总理的位置上拉下来。所以,即便美国人呼吁停火,他也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进行各种炮击行动。这背后其实都是利益的算计。
当然,内塔尼亚胡也清楚,这场战争迟早是要停火的。但在停火之前,他必须趁着战火纷飞的时机赶紧铲除异己,这样才能把该平的账平了,把自己的“屁股”洗净。
之前,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就因为看不惯内塔尼亚胡的所作所为,在被解雇的新闻发布会上愤怒地表示:“道德黑暗”正“笼罩着以色列”。他说的是谁,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且,被解雇后的加兰特也没有闲着,他呼吁成立国家调查委员会,发誓要查明“阿克萨洪水”行动后,以色列的内部军事问题。而作为以色列的一号人物,内塔尼亚胡很有可能就是最大的责任人。
如今的以色列,可以说是内忧大于外患。虽然哈马斯一直在进行抵抗,但从整体实力来看,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对手。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以色列在对外战争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以色列内部的斗争却要激烈得多,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也是拳拳到肉。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塔尼亚胡趁着战火的掩护,干点私事儿,以保全自己的势力和利益,这难道不正是他的小心思吗?
本文围绕以色列可能爆发内战的局势展开,深入剖析了内塔尼亚胡解雇官员引发国内抗议的原因,揭示了其铲除异己、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同时,回顾了内塔尼亚胡利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指出以色列当前内忧大于外患的现状。内塔尼亚胡为保权位在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操作,反映出其权力欲望和利益算计,也凸显了以色列国内权力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