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旬的杨老伯因有拾荒囤物的习惯,家中被杂物堆成“垃圾山”,不仅影响自己生活,还让邻居苦不堪言。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提醒无果后,最终对其家中垃圾进行了清理,改善了居住环境,缓和了邻里关系,后续社区还将持续关注杨老伯的生活。
在一个仅37平方米的房间里,旧衣物、纸盒、锅碗瓢盆等各类杂物堆积如山,仿佛一座“垃圾山”。你很难想象,年逾七旬的杨老伯,每天是怎样在这样拥挤、杂乱且充满异味的环境中艰难进出的。
原来,杨老伯一直有着拾荒囤物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中的“垃圾山”也在不断“生长”、膨胀。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南一居民区的社区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到杨老伯沟通,苦口婆心地劝他把一些没用的东西卖掉或者扔掉,希望他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舒坦一些。杨老伯每次都口头答应得好好的,然而当真正动手清理时,他固执的一面就显露无遗。他只是在门口或者后院稍微清理出那么“冰山一角”,大部分的垃圾依旧堆积在屋内。而且,老伯家中甚至不开火做饭,这导致他经常到垃圾箱内翻找食物,还把外面当成“公厕”。那刺鼻的气味一直冲到二楼邻居家中,邻居们对此苦不堪言。大家既对杨老伯的境遇感到同情,又对他的行为感到无奈。
居民区社工向记者透露,杨老伯其实也是社区重点关心的对象。“我们会定时去探望他,有时候还会给他送去吃的。”但杨老伯总是“闲”不住,而且身上又没有配备通信工具。每到夏天,他多数时候会离开家,这可把社工们急坏了。社工们只能通过社区民警和街道的力量,帮忙寻找他的“踪迹”。而往往找到杨老伯的时候,他仍旧背着装满废品的麻袋,坚定地走在“拾荒”的路上。
日前,一辆运载垃圾的卡车缓缓驶入南一居民区。大联勤、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们纷纷戴上口罩,手持铁铲,开始了一场清理“垃圾山”的行动。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杨老伯家中的垃圾逐一清理到门口,认真地装袋,然后再运送到卡车上。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当天共清理出了十余车垃圾。
随着“垃圾山”被一点点移走,久违的光线终于透进了屋内,浑浊的空气也逐渐变得清新起来。曾经只能在“垃圾山”缝隙里睡觉的杨老伯,现在终于能清楚地看到屋内的家具了。与此同时,邻里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和谐。
据悉,南一居民区后续还将持续关注杨老伯的生活需求,积极协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社区也会加强对孤寡老人的日常关怀,让这个小小的社区凝聚起大大的温暖。
七旬杨老伯因拾荒囤物导致家中垃圾堆积成山,影响自身及邻里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说无果后进行清理,改善了居住环境与邻里关系,后续社区将持续关怀杨老伯等孤寡老人,体现了社区对居民的关爱和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