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2月27日至3月25日在中国南海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介绍了此次海试在刷新下潜频次记录和验证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可靠性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据最新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2月27日至3月25日期间,“深海一号”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顺利完成了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此次海试意义非凡,它是在“蛟龙”号完成多项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之后开展的,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首先,“蛟龙”号刷新了下潜频次的新记录。在短短10天的作业窗口期内,“蛟龙”号表现十分出色,一共实施了14个潜次。其中,更是创纪录地完成了4次“一天两潜”的高难度作业安排。不仅如此,还连续9次实现了“一拖二”作业模式,也就是一名潜航员带着两名科学家一同下潜开展作业。通过这样高频次、高质量的下潜作业,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总体下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一成果为后续“蛟龙”号实施高强度运行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让其在未来的深海探索中能够承担更艰巨的任务。
其次,本次海试充分验证了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的可靠性。海试过程中,重点对“蛟龙”号迭代升级以及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验。具体来说,对7000米级高能量密度油浸锂电池组换装、国产直驱型低噪直流推进器、大深度海水液压浮力调节系统研制和应急液压系统接口扩展等4大项8小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3000米级海试验证,并且顺利完成了三个全流程循环测试。这一系列测试的成功,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节能减耗以及重要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深海装备的自主可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围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展开,详细阐述了其在刷新下潜频次记录和验证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可靠性两方面取得的成果,彰显了我国在深海探索技术上的进步和突破,也为后续深海装备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