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粉过敏大爆发,圆柏去留何去何从?

本文聚焦北京春季花粉过敏现象,指出圆柏是引发过敏的重要因素,详细探讨了圆柏花粉过敏增长的原因、过敏的影响及治疗情况,同时围绕圆柏的去留问题,呈现了“保树派”与“砍树派”的争论,并介绍了相关部门的应对举措。

今年春季,花期较往年提前了不少,北京的市民们也比以往更早地陷入了过敏的困扰之中。不少人的眼睛开始红肿、痒痛,喷嚏一个接着一个,鼻涕也止不住地流。情况严重的市民,还出现了鼻炎、哮喘等症状。在各大医院里,满是戴着护目镜和口罩的过敏患者,人多得都快把医院“挤爆”了。与此同时,医药平台上氯雷他定的夜间销量急剧增加。

大家往往把过敏的罪魁祸首指向北京城大量种植的圆柏。多年来,市民们一直呼吁砍伐圆柏,但始终没有结果。如今,这种愤怒转化成了实际行动。今年,更多的人选择主动拨打12345热线,他们对种植圆柏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期待政府部门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在这场“保树派”和“砍树派”的争论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圆柏到底是去还是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北京花粉过敏大爆发,圆柏去留何去何从?

3月20日,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柏树飘落了大量的花粉,游人们纷纷掩住鼻子匆匆走过。大约9时40分,公园的工作人员开着雾炮车对着柏树进行喷淋。然而,随着风力逐渐增大,公园上空又飘起了花粉雾。据天坛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降低花粉浓度,公园已经对主干道两侧、花粉浓度高的游览区和柏树区采取了不定时清水高压喷雾、喷洒冲洗等方式,促使花粉沉降,并且对地面的花粉进行了清理。(新华社发)

对圆柏过敏的人更多了吗?

在社交媒体上,圆柏过敏正困扰着无数的北京市民。很多人今年第一次出现了过敏症状,他们怀疑圆柏今年的花粉浓度异常偏高。

万成学从2023年开始就出现了过敏症状,他记录了近三年的情况。他推测,由于今年高温比去年来得早,风力又比较大,圆柏花粉过敏因此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过去在北京城市的园林绿化进程中,圆柏因为造价低、易养护、成活率高,成为了主要的城市景观用树。因为市民反映出现过敏症状,2021年,北京市修订主要林木目录,将圆柏从中删除,替换为“白鹃梅属”。但万成学发现,近年北京仍有一些地区在种植圆柏,这可能导致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变得更高。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对今年大量人群的过敏现象做出了解释:自2024 – 2025年冬季以来,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比去年偏高或偏多,有利于植物生长,导致春季花粉开始期提前,花粉浓度上升较快,高峰期也提前到来。

来自北京市的花粉监测预报显示,自今年3月上旬以来,北京市内的花粉浓度等级长期≥800粒/千平方毫米。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副研究员贾予平提醒,花粉指数高于400即建议减少外出活动。但许多APP监测的数据比较模糊,从数据来看,难以推测花粉浓度相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万成学提及,这几年花粉过敏在网络上的讨论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可能感知不同,误以为到处都是过敏的人。

《中国科学报》曾报道,花粉过敏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所致的病症,如果长期暴露在过敏源中,就会容易致敏。这导致每年都有不同的人患上过敏症。一些医疗专家推测,大面积的人群过敏,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一项来自韩国庆熙大学的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过敏风险增加。多位医生都表示,过敏要积极介入治疗,否则可能发展成鼻炎、哮喘。在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花粉过敏互助群,大家在群里分享抗过敏的方法和经验,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和氯雷他定成为了这个春天的抢手货。

北京协和变态(过敏)反应科医生尹佳近期再度转发了六年前的一篇旧文。这篇文章提及,北京协和的过敏原制剂做皮肤试验才能确诊圆柏过敏,想彻底根治必须进行脱敏治疗,而且只有北京协和有圆柏花粉特异性免疫制剂。

2017年,网友“穿刺公园”被确诊为圆柏过敏,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脱敏治疗。复诊时,医生告诉他,由于圆柏正持续种植,导致环境中花粉浓度攀升,最终过敏原暴露量超过了脱敏治疗的耐受阈值,疗效归零。

一些过敏医生建议,唯一保险的方法是远离过敏源。今年3月,孙颖出了两趟差,分别去了广西南宁和河北沧州。从北京出发去南宁的那天,风很大,在飞机上,她几乎用完了一整包80抽的纸巾。可一下飞机,鼻子立刻就不痒了,效果立竿见影。起初,她以为只是因为南北湿度发生了变化,没想到去了河北沧州,她的过敏反应也瞬间消失了。一些过敏患者趁着出差的机会,一次次逃离北京,还有的不得不请假去外地熬过春天,也有人索性彻底离开北京,搬去成都、杭州、海南等地。

北京花粉过敏大爆发,圆柏去留何去何从?

3月21日,在北京街头,一名游客戴着护目镜和口罩防范花粉。(新华社发)

保树派VS砍树派

在呼吁向12345投诉的人群中,有一些人要求砍掉圆柏,甚至一些行动比较温和的人,在网上也一律被划分为“砍树派”。另一派“保树派”则在网上指责他们自私,弃大局于不顾,称砍树会破坏生态环境。但事实上,大量行动者的诉求比“砍树”要温和得多,很多人仅仅希望能看到政府部门有所行动,比如逐步调整圆柏数量,甚至只是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丛日晨近期接受采访时称,全市4万多株古树名木,有3.5万多棵是松柏。如若随意砍掉圆柏,将导致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科学种植比失衡,全部砍掉更会对生态造成破坏。这在许多网友看来是一锤定音,也让更多“砍树党”的声音变得微弱,有人觉得“砍树是没希望了”。但更多网友质疑,圆柏中也有许多年轻的树,他们问道:“能不能把这些树换了?”

孙颖原本也是“砍树党”,最近一直在观察网友的讨论,其中不乏一些专业意见,她逐渐改变了要砍树的想法。她说,即使不考虑决策成本,砍掉圆柏也相当复杂,“不仅涉及经济、生态,还有文化因素,苍松翠柏砍掉了,是砍掉了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能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抑制花粉的传播?我还是希望政府做有实际意义的事,向市民解释为什么不能砍圆柏,以及还能做什么应对花粉,要把这些事说清楚。”

万成学认为,圆柏有独特的优势,它抗旱、抗湿、抗碱能力强,价格低廉,四季常青,存活率高,属于北京本土树种。因此,北京市区之外,还有大量防护林也采用了圆柏,“是很好的荒山绿化的树木”。他说,圆柏不适合一刀切砍掉,未来要控制新增,现有圆柏要逐年替换,替换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花粉浓度。而对于北方的气候、生态而言,华山松、白皮松等是较好的替代方案,“唯一的缺点是造价比较贵,一棵圆柏大约是几十块钱,而后者是前者价格的三到五倍。”

网友欢仔也觉得“砍树”不太实际。他在近期向12345反映小区内有两棵松柏,容易造成市民花粉过敏。当天社区就联系了他,表示安排修剪了。他颇有些意外,又为社区的工作效率感到高兴,他把这一经历发在了网上,建议大家都去推动社区、街道修剪树枝。但数天之后,他的症状仍未得到缓解,他婉拒了采访,称“目前正处于严重过敏期。”

苏启明得知的最新消息是,最近12345接收了大量的投诉,都事关圆柏过敏。北京市园林部门于3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紧急举措,包括喷淋、修剪圆柏,应对人群花粉过敏。近期,天坛、地坛公园,都出现了喷淋车。

更多人没那么乐观,网友supersure刚从太原回京,一下动车眼睛就开始又痛又痒,他说:“12345改变不了,媒体报道也没有用,总之不会砍树。”那天,他遇见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说,年纪大了,过敏症状会慢慢消失,“过了54岁就不过敏了”,这给了他安慰,他做好了长期与圆柏共存的准备,“也许等我再熬二十多年,年纪大了就好了。”

(文中苏启明、孙颖为化名)

本文围绕北京春季圆柏花粉过敏现象展开,分析了过敏人数增多的原因,如气候影响、仍有地区种植圆柏等,还探讨了过敏的治疗与应对措施。同时,着重呈现了“保树派”与“砍树派”关于圆柏去留的争论,指出圆柏去留涉及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部门已采取喷淋、修剪等措施应对,但问题的解决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缓解过敏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714.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