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扩围展开,详细介绍了扩围的具体情况,包括涉及行业、新增排放单位数量、覆盖气体种类等,还提及了生态环境部的推进计划以及政府相关工作要求。
在3月26日,一场备受关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在生态环境部举行。会上,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带来了一则重要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于当日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的工作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仅涵盖了发电行业的2200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然而,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行业可是碳排放的“大户”。它们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30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预计会有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加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来。更为关键的是,市场覆盖的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大幅提升,达到60%以上,并且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也进一步扩大,包括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这三类。
裴晓菲还指出,依据《方案》的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将秉持“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近期,生态环境部会印发关于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一系列重要任务及完成时限,像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核定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同时,要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早在2024年7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接受相关专访时就表示,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等重点行业。生态环境部会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将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新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扩围,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本文介绍了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进入实施阶段。阐述了扩围前后市场的覆盖情况,提及生态环境部的推进计划,还关联了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及此前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凸显了我国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积极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