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小米集团在3月25日早间发布的425亿港元融资计划,介绍了其融资方式、用途等情况,同时分析了融资背后可能的业务考量。此外,还提及今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的火爆,以及比亚迪、第四范式等企业的融资动态,并阐述了港股再融资的优势和意义。
在3月25日的早间时分,小米集团 – W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小米将采用“先旧后新”的独特方式来配售8亿股股份,此次配售共成功募资约425亿港元。消息一经公布,当日小米的股价便出现了巨大的震荡。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过了6%,而成交额更是创下了718亿港元的天量纪录,这一数据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业内的相关人士认为,港股市场对于优质企业而言,无疑是进行再融资的“沃土”。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港股的再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100亿港元,远远高于同期的IPO融资额。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着高额的研发投入,并且全球化布局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融资就成为了企业补充资金、实现“补血”的重要渠道。
小米抛出425亿港元融资计划
当小米集团的股价大幅增长,并且持续创下新高之时,小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抛出高达425亿港元的融资计划。据悉,这笔资金拟主要用于加速业务的扩张以及加大研发投资等方面。
根据小米此次的折价融资计划,公司创始人雷军将会减持自己持有的部分老股,减持比例约为3.2%。在减持之后,雷军还会认购配售的同比例新股。
此前,小米集团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从财报数据来看,去年公司的总收入达到了365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5%;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72.3亿元,同比增长了41.3%,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回顾小米的股价走势,2019年9月2日,小米股价在盘中创下了8.28港元/股的最低点。而在3月19日,小米股价则迎来了高光时刻,创下了历史高点,一度冲高至59.45港元/股,此时公司的总市值也摸高至1.5万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进行分析后指出,汽车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小米集团继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业务。此次小米集团进行配售融资,是在跨界造车成功之后的一次大额融资。目前市场对于小米造车业务的短期增长比较看好,因此本次融资很可能是出于小米汽车业务大举扩张的考量。
相关数据显示,小米集团本次的配售也是港股历史上第三大闪电配售项目。在此之前,比亚迪在3月初进行了约435亿港元的配售融资,美团在2021年4月进行了66亿美元(约479亿港元)的配售融资,小米此次的规模仅次于这两者。
龙头企业纷纷“补血扩张”
今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景象。截至3月25日,累计再融资额已经超过了1100亿港元,而同期港股IPO的募资总额仅为197亿港元。
港股再融资规模大幅增加的背后,是内地龙头企业纷纷开启了融资扩张的模式。3月4日,比亚迪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完成了一项规模达435亿港元的H股配售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
比亚迪计划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包括海外业务的拓展、加大研发投入、补充营运资金以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等方面。此次交易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长线投资者、主权基金以及中东战略投资人的参与,这充分显示出国际资本对比亚迪战略前景的高度认可。
花旗发布的研报表示,本次配售将有力地推动比亚迪海外工厂的建设进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比亚迪的海外资产回报率处于较高水平。
在今年的配售融资中,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企业成为了“主力军”。资本为这些企业的研发创新与市场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例如,2月13日,港股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新股发售。公司此次的发售价为50.2港元,发售了2792万股,募资总额约为14亿港元。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港股的再融资工具较为丰富,其中包括配售、供股、可转债等。港股再融资审批机制的核心是‘披露为本’,进行配售只需董事会授权即可。‘先旧后新’模式允许大股东先转让旧股,然后再增发新股补足,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快了资金到位的速度。再融资对于高科技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企业可以降低负债率,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本文围绕小米集团425亿港元的融资计划展开,介绍了其融资情况及可能用于汽车业务扩张的考量。同时,还阐述了今年港股再融资市场的火爆,比亚迪、第四范式等企业的融资动态,以及港股再融资的工具、审批机制和对企业的好处。整体反映出内地龙头企业在港股市场积极“补血扩张”的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