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南机场集团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多个小型科研项目到大型研究应用,集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创新生态。在科研机构建设、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乘客的项目,未来将依托创新平台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河南民航的发展征程中,科技创新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郑州机场一系列创新项目的落地与推进,犹如璀璨的星光,不仅为旅客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更为河南民航的智慧化发展树立了卓越的标杆。这里既有像安检待检区旅客人群密度估计研究这样的小型科研项目,也有国内民航首个电子货运试点机场这样的大型研究应用。
自2025年以来,河南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先后将“河南省智慧机场建设运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字号”标牌授予河南省机场集团,这无疑是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在中豫航空集团的统筹部署下,河南机场集团把科技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完善企业创新生态。在科技创新机构建设方面,更是迈出了具有开创性的一步。成立了国内首个以企业为主体、民航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指导的航空物流前沿领域研究机构——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河南机场集团的科研合作再度升级。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河南)主任王复明领衔的坝道工程医院、同济大学及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共建了“坝道工程医院民航分院”。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上,更是取得了多个突破性进展。以往,航空货物运输信息的传递如同手工写信一般,速度缓慢且容易出错,严重制约了运输效率的提升。而郑州机场作为国内首个电子货运的试点机场,仅用短短2年时间就出色完成了电子货运项目的试点工作,为航空物流插上了“数字翅膀”。实现了货物运输信息的电子化、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该项目不仅入选国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并向全国推广,还在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荣获二等奖。科技项目《机场道面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铺装集约化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民航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首个辐射RCEP区域的海外货站也已成功落地吉隆坡。
2024年12月,河南机场集团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针对民航国内大型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后的高效复航组织难题,河南机场集团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南通大学联合申报的民航联合基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实现了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的新突破。
2025年3月,经省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评定,河南机场集团“低冰点超薄磨耗层融雪性能及残余寿命估算技术与应用”等三项科技成果分获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级别评价,这再次彰显了其在科研领域的雄厚实力。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一直是人文机场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河南机场集团以“智慧机场”理念为引领,加速推动郑州机场的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了航站楼旅客密度计量、防人员跑道入侵、中转旅客登机提醒等22个信息系统,其中包含郑州机场鸟害防治与环境治理、郑州机场应急救援处置响应提升等专项研究。这些项目虽然在幕后默默运行,但却为广大旅客的出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据悉,进入“省字号”技术创新平台方阵后,河南机场集团技术创新平台将成为集高水平工程建设技术人才培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高质量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中心。在当前存续的六十余项科研创新项目中,多个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其他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中。
展望未来,河南机场集团将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严格按照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做好科研创新项目的管理工作。以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开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南机场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诸多成果。从科研机构建设到重大项目攻关,从获得国家级立项到科技成果获得高等级评价,再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旅客的项目,都体现了集团在科技创新上的努力与成就。未来,集团将依托创新平台继续推动科研项目管理,为河南经济社会和民航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