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公开的打击胡塞武装作战计划群聊内容展开,详细介绍了美军作战的投入力量、空袭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等方面情况,还提及了美国中情局协助以色列袭击胡塞武装等信息。
3月27日消息,当地时间26日,美国知名媒体《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公开了打击胡塞武装作战计划群聊的全文。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内容,并结合各方可靠信源,我们能够从中解读出诸多极具价值的美军作战细节,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这场军事行动全貌的窗口。
画面中,也门民众聚集在一处空袭现场。这一幕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它直观地展现了战争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影响。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强国军队偏爱夜战”。在现代战场上,夺取“制夜权”已然成为重要的制胜之道。黑夜仿佛成了强国军队施展军事谋略的天然屏障,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夜幕的掩护下展开行动。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美军投入的作战力量上。
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此次参战的阵容十分强大。既有在红海北部巡弋的“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它就像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具备强大的作战和威慑能力;还有驻中东基地的美军机,随时可以对目标发动攻击。而英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空袭行动,但也为美方提供了空中加油支援,这无疑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内容在作战计划群聊信息中都得到了印证。作战计划中明确提及了F – 18舰载机、MQ – 9“死神”无人机与“战斧”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并且还详细标注了攻击波次和时间,可见美军此次作战计划的周密性。
再来说说空袭目标。
根据半岛电视台、《耶路撒冷邮报》等媒体的报道,美军的空袭范围相当广泛,覆盖了胡塞武装控制的8个省份。目标包括机场、居民区、发电站、指挥部、兵工厂、通信节点和导弹阵地等,遭轰炸的地点超过40处。如此大规模的空袭,对胡塞武装的军事力量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图中是沃尔兹发布战情通报的画面,该图片来自英国广播公司。
在群聊的后一部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提供了这次袭击的最新通报,在军事领域,这被称作“毁伤效果评估”。
他表示“(目标所在)建筑已炸塌”,并且还补充了更多的详情。原来,美军此次追杀的目标是胡塞武装的一名顶尖导弹专家(top missile guy)。在确认其进入女友住所后,多枚精确制导弹药便从天而降,试图一举将其消灭。
至于打击效果如何,据以色列《新消息报》称,3月15日空袭发生后,胡塞武装首领紧急下令所有高级官员及其助手,在近一段时间内严禁携带和使用手机。这一举措或许暗示着美军的打击行动给胡塞武装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和压力。
此外,群聊中美国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的话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他透露,中情局正在“调动资产(潜伏特工)”协助以色列袭击胡塞武装,并且声称将尽快找到针对该武装高层的“行动切入点”。这无疑表明美国在这场军事行动中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意图。
本文通过对美军打击胡塞武装作战计划群聊内容的分析,展现了美军此次作战的投入力量、空袭目标、毁伤效果等情况,同时也揭示了美国中情局协助以色列袭击胡塞武装的行动,反映出这场军事冲突背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略博弈。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