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详细介绍了2024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在备案审查工作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包括规范报备、提升审查质效、强化联动监督、增强纠错效能、开展集中清理以及注重数字赋能和理论研究等内容。
据人民网西宁3月27日消息(记者杨启红),3月25日至27日期间,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顺利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听取了《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4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内容显示,2024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备案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备案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一方面,主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向全国人大、国务院报备地方性法规条例,共计报备49件,且在报备过程中,严格把控时间和质量,未出现迟报、漏报以及报备不规范的情况。另一方面,认真接收省“一府一委两院”、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共收到37件。
在提升审查质效方面,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展现出了强大的“统专”审查合力。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充分履行“统一审查”职能,对收到报备的37件文件,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审查研究。同时,积极引导各专工委发挥“专门审查”的专业优势,对其中的26件文件同步开展审查工作。通过这种“统专结合”的审查模式,确保了审查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强化联动监督也是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一大亮点。结合民生工程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民生领域的专项审查。例如,针对公民提出的涉及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建议,法工委联合省市两级多个审查主体,开展了“小切口”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工作。在审查过程中,严谨细致地比对上位法,发现有2件规范性文件对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表决程序的规定与上位法不一致。此外,法工委还与青海省司法厅共同开展对涉及供热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联合审查,发现某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对城市供暖标准的规定存在合理性问题。经过与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上述3件规定均已作出修改,有效提升了审查的精准度,切实保障了民生权益。
在持续增强纠错效能方面,法工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对问题文件进行闭环管理,一督到底。对于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存在明显不适当问题的文件,及时纳入工作计划,督促制定机关进行修改完善或者适时废止。对于容易造成理解歧义、可能引起执行不当以及可能影响适用的文件,通过函告建议、提醒注意、约谈督促等多种方式,督促相关部门纠正改正或者在执行中完整准确适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首次实现了“当年备案、当年审查、当年纠正”的高效工作模式。
为了确保法规条例和规范性文件的时效性和适用性,法工委组织开展了2次集中清理工作。重点针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和法规条例、规范性文件中明显滞后、不适合继续适用的规定。在清理过程中,法工委将监督刚性寓于服务指导之中,在服务指导中强化监督刚性。目前,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3部条例已经完成修改和废止;涉及明显滞后不适合继续适用的25件法规条例,已废止3件,剩余22件各立法主体均已列入清理计划。
此外,法工委在备案审查工作中积极拥抱科技,注重数字赋能。积极开展数据库“回头看”工作,通过数据关联,进一步推动人大、政府、监委、“两院”五个系统、四个层级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数据访问统计分析和文件查重比对功能,不断提升规范性文件的制发水平。在理论研究方面,法工委与青海师范大学共同成立“青海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中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本文详细阐述了青海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备案审查工作的多方面成果。从规范报备、提升审查质效、强化联动监督到增强纠错效能、开展集中清理,再到数字赋能和理论研究,各项举措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备案审查工作的高效开展,有效保障了法规条例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为青海省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