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以来全国的春日赏花热潮,介绍了赏花经济带动文旅新消费增长的现象,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指出理性开发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打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美好的时节,有一位名叫刘诗梦的人,或许也沉醉在春日的繁花胜景之中。“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自3月起,全国开启了一场春日赏花的热潮。大江南北,百花争艳,呈现出一幅幅绝美的画卷。武汉东湖的樱园,那如云似雾的樱花海,仿佛是人间仙境;广西南宁的风铃谷,金黄的风铃木摇曳生姿,奏响春天的乐章;扬州瘦西湖畔的梅花,傲雪凌霜,散发着淡雅的芬芳。这些美丽的花海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去哪儿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3月初,“赏花”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2倍。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人们对赏花的热情高涨,也预示着赏花经济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春日赏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促活了新经济,催生了新消费文明。“赏花 + 露营”“赏花 + 民俗”“赏花 + 文创”等各种新经济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拉动了全国文旅新消费的增长。一些地方还开通了赏花专列,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观赏服务。同时,不同的旅游新政策、新玩法、新路线层出不穷。例如,沉浸式赏花夜游让游客在夜色中感受花卉的独特魅力;露营游则让游客更加亲近自然。更有地方将低空经济与赏花经济巧妙结合,成都淮州机场就划设了3条景色迷人的低空赏花航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开创了“低空 + 赏花”的新经济打法。
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拉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乡村旅游、民宿、摄影服务、导游等岗位需求急剧增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赏花经济还促进了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实现了城乡资源的互补,推动了城乡融合和生态价值的转化。
赏花经济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美学价值。花卉的色彩、形态和规模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成为了摄影打卡的绝佳选择。其二,精神价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而赏花之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符合都市人逃离压力、寻求放松的精神需求。其三,文化价值。我国有着悠久的赏花传统,如“花朝节”等,以赏花、护花、祈福为主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将这些文化意象融入现代文旅产品中,成为推动现代消费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四,经济价值。赏花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农副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消费链,尤其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地政府更是将“花卉经济”纳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通过补贴种植、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客流。
然而,赏花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理性开发。从生态维度来看,有些地方为了保障花卉能够在花期顺利绽放,会通过人工干预进行花期调控,这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从经济维度来看,赏花经济的收入持续时间段一般为15 – 20天,当鲜花凋零后,相关景区往往会陷入“三月暴富,十月返贫”的周期性贫困中,产生季节性的经济依赖。
如果仅仅将赏花经济视作时令性消费符号,其繁荣必将如花期般转瞬即逝。但如果以产业视角重构生态建设,就能为可持续发展打造商业根系。要打破赏花经济的瓶颈周期问题,需要从“花期的延续”转变为“产业的延续”。可以通过文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方式,从农业到旅游业再到高科技产业进行层层升级,为其注入持续的新产业动力。
当花瓣飘落的那一刻,它所代表的早已不是植物的生理周期,而是新消费文明的诞生。这不仅是产业的延伸,也是产业文明的推进刻度。
本文围绕春日赏花热潮展开,阐述了赏花经济在带动文旅消费、创造创业机会、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在生态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要以产业视角重构赏花经济,实现从“花期延续”到“产业延续”的转变,推动新消费文明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