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推出“‘流动’的民生温度”全媒报道,聚焦各地便民举措。本文重点介绍了广饶县乐安街道创新推出的“流动门诊”服务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其为村民带来的便利,以及该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幸福安康始终是最终的追求目标。为了全面展现山东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探索,大众新闻·大众日报精心推出了“‘流动’的民生温度”全媒报道。此报道聚焦于各地纷纷推出的流动门诊、流动办事窗口、流动就业服务车等一系列便民举措,从受益群体的微观感受入手,生动地展现了各地在精益求精做好民生工作过程中,给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3月16日清晨,天色刚亮,广饶县乐安街道西花园村的村民田玉英就早早地来到了邻近的杜宋后村卫生室。她满心期待地等待着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朱洪滨的到来。
上午8点整,一辆车身印有“流动诊疗服务”醒目标识的车辆缓缓开进了卫生室的院子。紧接着,全科医生、中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等五名医护人员依次从车上下来。朱洪滨一边有条不紊地往屋内搬运心电图、B超、骨密度检测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一边热情洋溢地和田玉英打招呼:“大娘,这两天身体咋样?咱一会儿再瞧瞧。”
今年已经77岁的田玉英,由于过度劳累,颈椎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她再次找到了自己的“老相识”朱洪滨,希望能通过针灸按摩缓解疼痛。田玉英感慨地说:“这颈椎的老毛病已经落下好些年了,一到换季或者劳累的时候就犯得厉害。多亏了有这‘流动门诊’,咱真是得了大实惠了。”
乐安街道前安德村流动门诊,眼科专家正在认真检查村民眼睛情况。
医护人员们迅速将设备和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朱洪滨开始为田玉英进行针灸治疗。只见他手法娴熟,消毒、进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轻柔。大约过了半小时,田玉英明显感觉疼痛减轻了不少。她满意地说:“朱大夫,俺就信你,每次扎完都轻快不少。”
以前,田玉英看病可没这么方便。她需要儿女陪同到县城的医院,来回一趟得花大半天时间。自从“流动门诊”进村之后,她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在这里,她不仅能进行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还能当场报销费用,一次仅花14元左右。
朱洪滨是“流动门诊”里最受老年患者欢迎的医生。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老年患者都保存着他的电话号码。针对高龄老人和腿脚不方便的村民,只要一个电话,朱洪滨就会提供上门服务。当天,杜宋后村一位老人突然头晕无法下床行走,朱洪滨得知情况后,立刻上门为她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叮嘱道:“年龄大了,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建议到医院检查看看。”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就医用药不便的问题,广饶县于去年5月在乐安街道率先创新推出了“流动门诊”服务模式。该模式安排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专班,每周五天开展“流动门诊”服务。目前,已在西王村、杜宋后村、东关村、北朱耿村和前初村开设了五处“流动门诊”,辐射乐安街道辖区77个行政村4万余名群众。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问诊、处置、检查、取药、报销“一条龙”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医生跑”,从患者去医院到门诊进村来的转变。
在乐安街道前安德村流动门诊,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耐心地为村民提供基础诊疗等服务。
广饶县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恒林介绍说,医院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紧密型医共体的优势医疗资源,结合“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参与“流动门诊”服务,将更多的医疗项目下沉到基层。
自“流动门诊”开诊以来,广饶县共组建巡诊服务团队4支,开展巡回诊疗130余次,接诊1300余人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广饶县全民健康保障中心主任吕扬表示:“下一步,我们打算将‘流动门诊’模式在全县8个镇街推广。借助医共体建设,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村居,让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文章围绕广饶县乐安街道的“流动门诊”展开,通过村民田玉英的就医经历展现了“流动门诊”为农村群众带来的便利,如节省时间、费用报销等。同时介绍了该服务模式的具体运作、辐射范围以及取得的成效。此外,还提及了医院利用医共体资源邀请专家参与服务,未来计划在全县推广该模式,体现了当地在解决农村就医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