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育秧工厂:从成本困境到效益腾飞之路 湖南育秧工厂:突破成本枷锁,拥抱效益春天

本文聚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的育秧工厂,讲述了种粮大户颜玲龙等人建设育秧工厂的历程,从最初面临成本高、规模小的问题,到通过优化流程实现降本增效,还探索新效益增长点,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春分时节临近,气温逐渐升高,刚刚被春雨润泽过的土地,仿佛在急切地呼唤着青苗的到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一座育秧工厂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春耕育秧工厂:从成本困境到效益腾飞之路 湖南育秧工厂:突破成本枷锁,拥抱效益春天

3月17日,种粮大户颜玲龙站在育秧大棚内,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稻种的生长情况。(刘欣荣摄 人民视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眼下,我国春耕春播正由南向北全面铺开,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种植面积、提高产能,有条不紊地推进粮食生产。工厂育秧实现降本增效,智慧田管进行精准施策,绿色农资为农业生态保驾护航……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一本本“田间账本”,探寻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在育秧工厂里,12万片秧盘堆积如山,一条30多米长的育秧流水线正有序运转着。在催芽暗室内,优质早稻种子已经开始萌动出第一株嫩芽。忙活了大半个月的颜玲龙,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场景,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今年厂子应该能走上正轨了!”

育秧工厂对于颜玲龙来说并不陌生。前些年,他一直从附近梅花村的育秧工厂购买秧苗。“一盘秧苗5元,一亩地大概需要30 – 40盘秧苗,仅仅育秧成本这一项,每亩地就接近200元。”虽然从外面采购秧苗价格不太划算,但是机器育出的秧苗又好又壮,种粮大户们都抢着买,有时候甚至还得排队。

“要是自建育秧工厂,建设成本各级能补贴60%,还能享受40元一亩的集中育秧补贴,满足自己使用后还能对外销售。”返乡种田之前,颜玲龙曾在广东的一家企业负责“管账”,对成本非常敏感。村两委经过研究,种粮大户们一起合计,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情,于是决定马上行动。

2024年,育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村集体企业占股51%,村里十几户种粮大户成立合资公司,占股49%。平整地基、建造厂房、购置机器……赶在去年晚稻育秧季,投资400万元的育秧工厂顺利落成。其中,育秧机采购投入30多万元,65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建设约130万元,12万片机插秧秧盘花费80多万元,工厂厂房建设投入40多万元……

“规模扩大后,成本就不是小数目了。”为此,颜玲龙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了惠农贷款。“虽然贷款利息很低,而且可以随借随还,但是算下来一年的利息成本也要2万多元。”粮食生产利润微薄,还得“看天吃饭”,风险较大,种田人只能精打细算。去年晚稻季的第一次“实战”,就暴露出了两个问题——成本难以降低,规模难以扩大。

在育秧工厂里,负责管理机械的种粮大户颜复星拿起一个秧盘,给记者仔细算起了“机器秧”的综合成本。种子要发芽,需要用到基质土,外购基质土要好几百元一吨。基质土和秧盘之间还得垫一层可降解无纺布,方便秧苗生根。再加上肥料、农药、水电、柴油等费用,每一项都是成本。其中,最大的一项成本还是人工。育秧期间,每天至少要请10多名村民做工,每人每天工资200多元。

“去年我们核算发现,一盘秧的成本达到了3元多,比预期的要高,人力浪费也很严重。又因为不熟悉流程,最后只育了1500多亩秧苗,还不够本村自己使用。”颜复星无奈地说道。

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春耕时,大家集中精力进行降本增效。首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算工时,现在改为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经过多方比价,优化配方,基质土的成本也降低了10%。铺设货运轨道后,秧苗运输实现了半自动化,叉车和码垛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近一半。

“初步核算下来,一盘秧成本降到了2.7至2.8元。和之前买秧苗相比,一亩田能省六七十元,1000亩就是六七万元,还能享受40元一亩的集中育秧补贴。一增一减,效益特别明显。顺利的话,差不多3年就能还完贷款,后续就是纯盈利!”颜玲龙兴奋地说。

成本降低了,产能和种植面积也随之提高。育秧工厂把今年春耕的育秧目标定在了3500亩。“以前有些田没人种,现在变成了到处找田种。”今年春节一过,颜玲龙就在附近的振兴村流转了80亩土地,准备全部种植双季稻。目前,他一个人的流转面积就达到了1600多亩。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颜玲龙又开始琢磨如何开发育秧工厂的新效益。“晚稻育秧后的几个月,正好是秋冬蔬菜种植季节,今年准备试试辣椒育秧,利润不比水稻育秧低,还能摊薄机器折旧成本。”颜玲龙说道。附近的一个羊肚菌企业,也看中了这里65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摆上菌棒,就成了菌菇基地。是采用订单生产模式还是出租场地模式,目前还在洽谈,很快就会有结果。”颜玲龙充满期待地说。

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综合利用等方式,育秧工厂的效益账越算越清晰,种粮大户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近年来,衡阳县将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作为粮食生产的头号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59处、38.7万平方米的集中育秧设施。

本文围绕湖南衡阳县青里村育秧工厂展开,介绍了种粮大户颜玲龙等人建设育秧工厂的过程。从最初面临成本高、规模小的困境,到通过优化人员分工、降低基质土成本、实现秧苗运输半自动化等措施降本增效,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效益增长点,如辣椒育秧、与羊肚菌企业合作等。衡阳县大力推进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通过创新模式和管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3.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