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运河如何左右南宋迁都命运 绍兴与临安:南宋都城选择的背后隐情

南宋初期,从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到多次迁都的过程,包括围绕迁都展开的争论,以及最终因运河运输难题从绍兴迁都临安的故事,展现了南宋政权建立初期的动荡局势和背后的复杂因素。

公元1127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刻。金兵如狼似虎,长驱直入,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他们的一众大臣都掳掠到了遥远的北方。山河破碎,家国蒙羞,然而,此时的南宋朝廷却来不及沉浸在悲伤之中。毕竟,群龙不能无首,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位新的领导者来撑起这片破碎的山河。

就在当年的五月初一,康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匆忙宣布登基称帝。从此,历史上的“南宋”正式拉开了帷幕。可是,当皇帝容易,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守护好自己的身家性命,却成了一道摆在赵构面前的难题。

此时的汴京城里,金兵的嚣张气焰已经蔓延开来,晚上喝酒划拳的声音都能清清楚楚地传到应天府。应天府宛如一座危楼,摇摇欲坠,又能支撑几时呢?于是,摆在南宋朝廷面前的燃眉之急,便是“逃跑”,不,用更正式的说法,是“迁都”。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端坐在中间,几百位新晋大臣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议迁都的大事。主战派李刚提出了“三都制”,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天下形势,关中为上,襄、邓次之,建康又次之。今四方多故,除四京外,宜以长安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东都,各命守臣葺城池、治宫室、积糗粮,以备巡幸。三都成而天下之势安矣!”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

以宗泽为代表的老臣力主回汴京,他们心中怀着对旧都的眷恋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而汪伯彦、黄潜善等主和派则要求迁都东南,他们更倾向于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来躲避金兵的锋芒。于是,这场会议的关键焦点就变成了:坚守中原还是迁都东南?

建炎三年(1129)二月,正当赵构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之际,金兵突然攻打扬州,企图断了朝廷的退路。一时间,皇帝和群臣慌了神,急忙渡江逃命。走晚了,估计就会被金兵一网打尽。御营都统制王渊上前一步,向高宗提议“请幸杭州”,高宗痛下决心,拍板儿决定由苏州“径趋杭州”。就这样,南宋正式迁都杭州。

一条运河如何左右南宋迁都命运 绍兴与临安:南宋都城选择的背后隐情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南宋朝廷。后来,金人又杀过了长江,皇帝和众大臣只好一路向南逃窜,先是逃到永嘉(温州),后来又跑到越州(绍兴)。到越州后,赵构先是将来年的年号改作“绍兴”,取义“绍万世之宏休,兴百王之丕绪”,他想通过改名向天下子民传递自己要承续中兴大业的意志。

可是,几个月后,皇帝忽然发现,“绍兴”这地方似乎也不错。这里古称会稽,在大禹时期就是九州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江南地区的中心地块,历史地位比杭州还要好得多。况且,这里有吃有喝,还有无数的美女相伴。赵构渐渐乐不思汴,开始享受起这里的安逸生活。

然而,大臣吕颐浩对此十分不满。他义正言辞地说道:“神京已经被人占了,百官也都被冲散了,老百姓都不知道朝廷还有没有了。这种情况下你不想着联络天下,重拾民心,恢复中原,却想着偏安江南在绍兴安家落户,就这你还好意思打着‘立志中兴’的旗号吗?”吕颐浩的不满颇有道理,但可惜对皇帝享福的决心影响并不大。

真正迫使皇帝继续迁都到临安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一条河。绍兴位置不错,也很富庶,但一下子皇帝带着百官还有家属到这里避难,就出现了“供应不起”的局面。俗话说,庙小容不下大神。一大堆人可以不打牌、不赌博、不娱乐,但不能不吃饭。而粮食想要从杭州运到绍兴要走运河,这运河运输却充满了麻烦事儿。

一开始,就面临运河水位比钱塘江低的现实问题。粮船想过龙山闸进钱塘江,那是费时又费劲。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船拉入钱塘江,还得提防凶猛的大潮,轻轻一拍,粮船就可能尽沉水底。就算运纲船好不容易渡过江去,又得从西兴渡口将货驳运到浙东运河中的船上,再费一番周折。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运河要穿过“钱清江”,而运河水位居然比“钱清江”高出一丈有余。为了保证运河水位正常,就要在运河和“钱清江”交汇处修堰闸,然后通过复杂的操作大船换小船装粮食,再耗长时间等待水位下落把船放出去。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水位落差频繁转换导致运输环境异常凶险,出事儿十之三四。

举个例子,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三月,赵构的棺木走这条路运往绍兴府永思陵入葬,经过这个堰口的时候,就因为水流实在汹涌,差点把棺椁都打到水底去。所以,风浪越大粮越贵,这一趟粮食运费的价格,都得几十倍粮价了。这种地步,就算是皇家也吃不起了,更何况还有满城的百姓呢?

穷则思变。一天饿三顿的日子总是让人清醒。皇帝也认识到,如果再不走出舒适区,到上游去,人心就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于是,他听从了吕颐浩的劝谏,重回临安。

绍兴二年(1132)正月初十,御舟驶出绍兴城的西门后,皇帝和大臣望着落日下的绍兴城门,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感觉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了。他们暗自感叹:一条运河,竟然锁住了帝国!

一条运河如何左右南宋迁都命运 绍兴与临安:南宋都城选择的背后隐情

我是学历史的,以后有时间了,还是多给大家讲一些故事算了。在我看来,历史从未消亡,甚至也从未成为历史。一切都是历史的延续罢了。

本文详细叙述了南宋初期赵构登基后多次迁都的过程,从应天府到杭州,再到绍兴,最终迁都临安。期间围绕迁都展开了不同派别的争论,而绍兴因运河运输难题无法满足朝廷供应,最终促使朝廷再次迁都。反映了南宋政权初期在动荡局势下,都城选择受军事、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737.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