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大崂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童’心协力 ‘圾’时行动”垃圾分类活动,详细介绍了活动内容及意义。
在这个春意盎然、绿意萌动的美好时节,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3月26日下午,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大崂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独一无二·明玉有约”小学堂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以“‘童’心协力 ‘圾’时行动”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此次活动以简单又充满趣味的游戏为主导,旨在让大家“玩”出垃圾分类的新花样,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切实践行环保理念。
活动正式开始后,徐老师首先带领小朋友们认识可回收物垃圾桶、厨余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其他垃圾桶等不同分类垃圾桶的标志。她耐心地帮助小朋友们学习不同的垃圾应该匹配放入何种颜色的垃圾桶,同时还详细讲解了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影响以及垃圾回收后还能做成其他物品循环利用的知识。小朋友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徐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小朋友们纷纷动手操作,用物品卡片和迷你垃圾桶进行实践。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知识,还锻炼了协作能力,让垃圾准确归位,从此垃圾不再“迷路”。
接着,徐老师问道:“哪位小朋友能当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呀?”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便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最后,小朋友们以2名一组的形式挂上垃圾分类员的胸牌,一起分发宣传海报,共同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活动最后,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地成为了“环保小卫士”,他们决心为地球妈妈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都知道,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这次趣味活动,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能够直观地理解垃圾与资源转化的关系,以此塑造了孩子们的环保认知与行为习惯。孩子们还扮演起家庭“环保监督员”的角色,带动家庭建立资源循环观念,形成了“1个孩子→3个家庭→N个邻居”的传播链,让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由儿童到家庭再到社区的影响链。
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场沉浸式环保教育,不仅让垃圾分类的绿色种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也为社区环境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崂路社区呼吁居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爱护我们的环境,让文明之花在这个春天绚丽绽放。
本文围绕青岛市李沧区大崂路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内容包括认识垃圾桶标志、进行趣味游戏、宣传垃圾分类等,强调了活动对儿童环保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作用,以及对社区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最后呼吁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