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中航产融拟主动撤回A股上市交易这一重大事件,详细介绍了其决策过程、背后原因、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以及后续发展战略,同时提及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面临股权回购纠纷等问题,还对比了今年另一单主动退市的玉龙股份情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2025年的A股市场,或将迎来第二单主动退市的案例。这一备受关注的主角,正是中航产融(600705.SH)。
3月28日晚,此前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的中航产融突然发布公告,透露了一项重大决策。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主动撤回其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待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后,还将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
当日,中航产融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两场重要会议。先是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025年第四次会议,接着是第九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在这两场会议上,均审议通过了《关于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
中航产融在公告中坦诚地指出,公司目前的经营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重大影响。公司还特别提到,如果《关于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未能获得股东大会的审议通过,那么可能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图片来源:中航产融公告
自3月28日开市起,中航产融便开始停牌,不过公司计划自3月31日开市起复牌。截至3月27日,其收盘价为3.44元/股,总市值达到了303.4亿元。而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股东总户数多达22.97万户。
为了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中航产融在本次终止上市方案中设置了异议股东及其他股东保护机制。由中航工业向除中航工业及集团其他下属单位外的异议股东(限售或存在权利限制的股份等情形除外)提供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3.54元/股,相比公司停牌时的收盘价高出了0.1元/股。
图片来源:Wind
若以去年三季度末中航产融每股净资产4.24元来计算,当前公司的股价已经处于深度破净的状态,市净率(MRQ)仅为0.81。目前3.54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行权价,大幅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
对于终止上市后的发展战略,中航产融表示,在公司终止上市后,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目前,公司既没有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的安排,也没有重新上市的计划。
此外,公司方面还表示,本次终止上市的决策,尚需取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的批复。并且在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向上交所提交申请。
近年来,中航产融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 – 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2亿元、2.90亿元和预计 – 0.48亿元,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48亿元、0.8亿元和预计 – 1.89亿元。
公司在2024年的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去年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了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有所下降。此外,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超过了22亿元。
除了业绩下滑,中航产融还面临着法律纠纷。3月21日,中航产融公告称,公司6年前与中国人寿(601628.SH)等战略投资者签订了《增资协议》,向彼时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航投资增资。其中,中国人寿增资60亿后,公司未能完成换股,从而产生了股权回购纠纷,被中国人寿起诉,涉案金额暂合计27.1亿元。目前,该案件已立案受理,但尚未开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产融并非今年A股首个宣布主动退市的公司。3月21日,玉龙股份也曾发布公告,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彼时,玉龙股份对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为13.2元/股,略高于公司股票停牌前的市场价13.04元/股,但大幅高于4.4元的每股净资产。
本文围绕中航产融拟主动退市这一事件展开,阐述了其决策流程、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后续发展规划等内容。同时,分析了公司业绩下滑、面临法律纠纷等问题,还提及今年另一单主动退市的玉龙股份情况。中航产融主动退市背后是经营困境下的无奈之举,其未来发展以及对投资者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