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报道了全国第五届“梨花杯”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暨名家座谈会的相关情况,包括众多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与青年学子围绕川剧传承与发展进行交流,各位名家分享自身经验和见解。
在3月28日这一天,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四川大剧院盛大举行。全国第五届“梨花杯”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暨名家座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且庄重,陈智林、陈巧茹、肖德美、刘谊、虞佳这五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与充满朝气的青年学子们齐聚一堂,他们围绕着川剧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
座谈会现场
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荣获“二度梅”殊荣的陈智林,以自己在《草鞋县令》《梦回东坡》这两部剧目的创排经历为例,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言传身教在川剧传承中的重要性。他深情地说道:“作为一个演员,我非常有幸能够和很多角色同根同生,在演绎的过程中能够跟这些角色共情。其实我们一直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把从老艺术家前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艺术表现,结合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中,去找到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情怀。”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对川剧艺术的敬畏,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从精心打造的中外融合剧目《四川好人》,到登上春晚舞台的《百花争艳》,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同样是“二度梅”得主的陈巧茹,有着丰富的“破圈”经验。她在座谈会上分享道:“当今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的宣传途径来宣传川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川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她还语重心长地寄语新生代川剧人才,“年轻演员要静下心来,不要想着一夜成名,否则这样的艺术寿命很短。真正的中华戏曲魅力一定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绽放的,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飞得更高。”
演出现场
从艺从教46年的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对川剧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基本功是川剧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形象地比喻道:“舞蹈有舞蹈的程式,书法有书法的程式,川剧也有川剧的程式。比如步法、水袖、折扇、团扇等等都有一套程式功法。戏曲的青年演员要通过练功,实现艺术为塑造人物服务。”他的这番话为青年演员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主任刘谊、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虞佳也分别分享了她们从舞台到讲台的心得。刘谊结合《草鞋县令》《梦回东坡》等经典剧目,详细阐述了产学研教的意义。她兴奋地说:“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实现了从练功房到聚光灯的蜕变。”虞佳则聚焦基础教育个性化培养,以川剧少年班为例,强调根据学生特质定制剧目课的重要性。她真诚地说:“学好专业的同时,文化课也同等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本次全国第五届“梨花杯”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暨名家座谈会,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各位梅花奖得主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为川剧传承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青年学子们在与名家的交流中,能够汲取更多的养分,助力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