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国再次对格陵兰岛伸出“黑手”的事件,详细讲述了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访问遭遇冷遇,回顾了美国的“购地”黑历史,还揭示了美国所谓“保护”承诺背后导致当地文明消亡的真相,以及格陵兰人坚决抵制的态度。
“黑历史”续集:美国又对格陵兰岛有新动作
一直以来,美国就像个贪婪的“领土收集者”,不断觊觎着其他地区的土地,这次它又将“黑手”伸向了格陵兰岛。当地时间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踏上了格陵兰岛。在访问期间,他的表现着实令人不齿,一边毫不留情地批评丹麦,一边极力兜售所谓“脱丹入美”的荒谬论调,那副急切又难看的吃相简直暴露无遗。
△美国副总统万斯和夫人乌莎·万斯访问格陵兰岛上的美军基地。
丹麦媒体的一则披露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这次访问的尴尬。此前,美国政府代表在格陵兰岛那可是“挨家挨户敲门”,满怀期待地希望当地能接受美国副总统夫人乌莎·万斯的拜访,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他们吃遍了闭门羹。这一遭遇直接导致万斯一行对格陵兰岛的访问计划严重缩水,原本计划的3天行程,最后竟变成了“岛上美军基地3小时游”,着实讽刺。
更有意思的是,乌莎·万斯原本的访问计划里有一项观看当地传统的狗拉雪橇比赛。但比赛主办方明确表示,没有邀请“任何美国人”来观赛,这无疑又是对美国的一次拒绝。
美国有着强买强卖的黑历史,它的“领土收集癖”一旦发作,就会让被盯上的地区和人民后背发凉。目前,美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937万平方公里。在过去的两百年里,美国通过“金币+枪炮”的双线操作,获得了如今约40%的领土。就像它从枪口下“购买”了佛罗里达,用战争勒索墨西哥割让领土,总能把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巧妙地包装成“文明交易”。如今,它又对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露出了那熟悉的贪婪眼神。
那么,为什么到了21世纪,美国还会有这种“购地瘾”呢?这其实是刻进它的DNA里了。早在19世纪,美国就流行“天命昭昭”(Manifest Destiny)的政治口号,其中一层含义就是认为美国人是“天选之民”,他们的使命就是不断扩张领土与势力。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垂涎可不是一天两天了。1946年,时任总统杜鲁门政府就想用1亿美元黄金购买它;2019年,特朗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美式“保护”承诺却导致文明消亡,格陵兰人坚决说“不”
为了得到更多的地盘,美国总是先抛出诱人的承诺,声称会保护当地的原住民以及他们的特色文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在被买来的阿拉斯加,还是在里应外合“零元购”得来的夏威夷,所谓的“保护”都变成了对当地文明的清除。
如今,阿拉斯加面临着严重的语言危机。有报告显示,这里的土著语言全部受到“只说英语”政策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行动,到本世纪末,该州的20种原住民语言将会全部消失。阿拉斯加的学校曾经实行过严格的语言政策,要是学生使用母语交谈,就会受到惩罚。
加拿大总理卡尼曾说过:“美国不承认差异,不承认原住民,法语在美国永远不会有权利。”在夏威夷,为了给度假区和豪宅让路,许多本土房屋早已经被夷为平地。由于当地种族歧视严重,大多数原住民只能从事服务业等收入较低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在夏威夷的夏威夷人”买不起房的尴尬情况。一位原住民无奈地表示,夏威夷被美国夺走后,像她一样的许多土著现在甚至没有能力住在自己的土地上。
对于美国的企图,格陵兰当地人根本就不打算相信。不少居民称特朗普“疯了”,觉得他“傲慢又愚蠢”。还有人义正言辞地表示,特朗普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但格陵兰人、格陵兰岛以及格陵兰的文化是绝对不会出售的。
本文围绕美国试图染指格陵兰岛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美国副总统访问遇冷的情况,回顾了美国过往通过不正当手段扩张领土的历史,以及其所谓“保护”承诺下给当地带来的文明灾难,最后展现了格陵兰人对美国企图的坚决抵制。揭示了美国的霸权行径和贪婪本质,以及当地民众对维护自身主权和文化的坚定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