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中国一冶承建的资阳新能源产业园一号切片厂房内,第一片单晶电池片顺利下线,标志着资阳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还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一冶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果。
在3月28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位于中国一冶承建的资阳新能源产业园一号切片厂房内,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随着第一片单晶电池片在生产线上顺利完成联调联试并成功下线,这一历史性的瞬间,标志着资阳在光伏产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项目现场
成渝双城经济圈资阳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农业高科技示范产业园选址于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草湾片区内。该产业园规模宏大,总用地面积约896亩,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建设单元多达35个。
在中国一冶承担的建设任务中,主要包括新建2座标准厂房以及配套的给排水、消防工程、机电工程、总平工程等附属设施。其中,一号切片厂房堪称亮点,它长870米、宽150米,建筑面积达到13.05万平方米。这不仅是目前行业内厂房长度较长的生产车间之一,其产线配置也是极为优化的。当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GW(吉瓦)高性能单晶硅片及20GW(吉瓦)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大规模生产能力。
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中,中国一冶项目团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毫不退缩,积极攻坚克难。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团队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用了分块管理、高效协同的作业方式。按照“分区施工、逐轴倒退、同步推进、跨内吊装、流水作业、立体穿插”的清晰思路,开展了规模宏大的1.7万吨钢结构安装“大会战”。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衔接都精确到小时,材料运输的时间误差严格控制在不超过5分钟。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积极致力于将智能设备和新型技术融入到建造应用当中。以BIM技术为核心,结合3D扫描、AI、VR、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进行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凭借着这样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优秀答卷——实现了“进度零延误、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卓越成绩。
本文围绕资阳新能源产业园一号切片厂房第一片单晶电池片下线这一事件,介绍了产业园的概况、中国一冶的建设内容和规模,重点强调了项目团队在建设中攻坚克难、采用创新施工方式和智能技术,最终取得优异成果,推动了资阳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