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艳妮的张扬遭遇传统期待,体育该何去何从?

本文围绕运动员吴艳妮展开,讲述了她在取得新成绩的同时面临诸多争议,分析了公众对运动员形象的片面期待,探讨了运动员积极运营自身形象的合理性,最后呼吁以欣赏和宽容的姿态看待吴艳妮及更多运动员的成长。

当吴艳妮的张扬遭遇传统期待,体育该何去何从?

(图/CGTN环球体育)

在体育赛场上,吴艳妮不断创造着新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围绕着她的争议也从未停歇。

那些秉持“唯成绩论”的人,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及她曾经的抢跑事件,对她所取得的纪录和获得的奖牌的含金量提出质疑。而所谓的“道德卫士”们,则拿着放大镜审视她的妆容、着装以及在赛场上的一些夸张动作。在网络评论区里,讨厌吴艳妮的人不厌其烦地翻出她过往所谓的“黑料”,似乎非要找出她的不足之处才肯罢休。

一直以来,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运动员形象:在赛道上勇往直前、不断精进,在赛场之外则低调谦逊、默默努力。这样的形象更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然而,吴艳妮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做自己,行事风格高调张扬。这让一些原本就不喜欢她的人愈发愤怒,而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路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不一定要达到刘翔的高度,才有资格做自己

公众对于运动员形象的期待,往往过于片面,这一点在吴艳妮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大众的讨论中,常常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吴艳妮形象。一方面,她是“艳妮·阿丽塔战斗天使惊艳cos·全新出炉的女子室内全国60米栏纪录保持者·直面刻板印象的个性勇者·大胆做自己的新一代运动员·为女性积极发声·吴”。她以独特的个性和出色的表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运动员的固有认知。

当吴艳妮的张扬遭遇传统期待,体育该何去何从?

(图/微博@吴艳妮Jennie)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时代,运动员与营销之间并非矛盾关系。如今已经是2025年,那种朴素、单纯,一心只扑在训练上而无暇顾及其他的顶级运动员越来越少。运动员们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与社会接轨,这既是为了当下的发展,也是为了考虑退役后的出路。

在当代的注意力经济中,沉默就意味着消失。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明星,对于运动员同样如此。吴艳妮在运动场之外接代言、拍杂志、玩Cosplay,从本质上来说,与谷爱凌晒念书日常、苏炳添开健身课、郑思维和许昕创立运动品牌、张国伟做视频博主的选择并无区别。他们都是在提升运动成绩的同时,将竞技价值合理折现为社会影响力,这是职业体育的进化逻辑,也是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的生存之道。

谁在争议吴艳妮

在积极运营自身形象这条道路上,吴艳妮走得并不轻松。作为当下中国女子运动员中最为出挑的人物,她必然会承受最多的压力。

有趣的是,舆论在成绩与形象的对比上存在着“双标”现象。如果吴艳妮相貌平平,人们或许会夸赞她专注纯粹;可她偏偏颜值与实力兼具,那些喜欢评论的人反而陷入了认知混乱。在他们的观念里,仿佛运动员必须灰头土脸才是专业的,甚至是“合理的”。

当吴艳妮的张扬遭遇传统期待,体育该何去何从?

(图/微博@吴艳妮Jennie)

公众的讨论品质和体育启蒙,或许应该从不再追问“吴艳妮究竟算不算好运动员”开始,而是反思为何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标尺去衡量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人。

所以,不妨让吴艳妮继续保持她的张扬,让时间为我们带来新的议题和答案。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吴艳妮,而是很多个像她一样能够勇敢做自己的人,去撬动许多人心中那座成见的大山。运动员既可以是木讷寡言、埋头苦练的“传统运动员”,也可以是高调主动、积极拥抱各种新鲜事物的“当代运动员”。

就像游鉴明《运动场内外》中提到的杨秀琼,她在1930年代因为穿着分体泳衣而饱受好奇和争议,如今看来,那不过是不必要的保守。或许在更久远的将来,我们不必再为这些事情争论不休。

如果要寻找不同风格运动员之间的共通点,那就是在做自己的基础上,积极在公共空间伸展和探索,让自己身上承载的话题不再那么单薄。

因此,我们不妨抱着欣赏和宽容的姿态,尊重并谨慎期待她的进步。允许她成长,也允许我们自己成长。欣赏一个运动员的探索野心,本质上也是在鼓励一种可能性:不只是给吴艳妮,也给我们自己。

本文通过分析吴艳妮面临的争议,指出公众对运动员形象存在片面期待。强调运动员在提升成绩的同时运营自身形象是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式,呼吁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看待运动员的个性与成长,打破传统成见,拥抱体育的多元可能性。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492.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