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AI时代:文科如何应对挑战?

今年年初DeepSeek的出现引发社会对文科存续价值的讨论展开,结合全球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缩招情况,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人文社科的走向,并介绍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大教授翟崑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对此话题的观点。

今年年初,AI领域一颗新星DeepSeek的突然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再度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文科存续价值的热烈讨论。放眼全球,许多高校纷纷出台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缩招政策,这一举措更是被舆论敏锐地捕捉到,并解读为大众对“大量文科生将被AI取代”的深深担忧。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如狂飙般席卷各个领域的当下,人文社科究竟该何去何从,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就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接受了央视新闻的专访。

翟崑教授在专访中表示,AI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学习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对部分传统专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前,无论是文科人才的培养,还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都必须积极回应高技能、复合技能培养的时代诉求。他特别指出,中国在区域国别学等“大国之学”领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因此,人文社科的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朝着交叉学科、应用领域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满足时代不断变化的需求。

本文围绕AI发展下文科存续价值引发的讨论,介绍了全球高校文科缩招情况,重点阐述了北大教授翟崑的观点,强调人文社科人才培养需走向交叉和应用以适应时代,满足“大国之学”的人才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780.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