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涵盖了摄像头安装主体、管理要求、禁装区域、视频使用规范以及个人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权益。
自4月1日起,我国首部对公共安全视频管理进行系统性规范的行政法规即将正式施行。这部新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对于公众关心的诸多问题,比如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等,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谁能安装摄像头?如何管理?
近年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其广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重复建设、非法乱建摄像头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视频图像信息被随意收集、泄露、滥用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都给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那么,到底谁有资格建设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又由谁来进行管理,以及如何管理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为军介绍,新规将建设主体严格限定为政府有关部门、经营管理单位、负有安全防范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明确禁止其他无关单位、个人建设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同时,如果要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机关等涉密单位周边建设系统,还需要征得相关单位的同意。
条例还要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单位要合理确定图像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采集范围,并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对于公民来说,如何监督身边的违规监控设备呢?刘为军表示,一般情况下,群众会看到“你已进入视频监控区”这样的提醒。如果发现没有显著标识的摄像头,群众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这些区域严禁安装摄像头
条例明确规定,以下特定私密区域禁止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
- 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
- 学生宿舍的房间内部,或者单位为内部人员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房间内部;
- 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
- 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后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部位。
除了对安装偷拍设备的人员进行处罚外,酒店、宾馆等经营场所是否要对客房内存在偷拍摄像头负责呢?条例新增规定,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现在所列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处理。刘为军介绍,如果因为经营管理者没有履行义务,导致宾馆的客房等被他人非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那么宾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谁能使用视频图像信息?
为了防止视频信息被滥用以及侵犯个人隐私,条例明确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使用规范。视频图像信息仅限用于维护公共安全、执法办案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法定目的。并且,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届满后,对已实现处理目的的应当及时删除。
此外,条例对国家机关、个人查阅调取视频图像信息的权限、程序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从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安装目的、安装位置,到信息的采集、存储、查阅和使用,条例在每个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规定,形成了对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保护的完整链条。
个人能否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
条例明确,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
个人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安装前,最好征得邻居的同意或对邻居进行善意提醒。
- 安装时,应精心选择安装位置并调整角度,确保拍摄范围仅限于自家门口必要区域。此外,尽量关闭自动追踪、录音等功能。
- 安装后,必须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不得非法对外提供和公开传播。
本文详细介绍了4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包括摄像头安装主体、管理要求、禁装区域、视频使用规范以及个人安装摄像头的注意事项等。该条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权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保护链条。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