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干部“踢皮球”说不,赢取群众信任,纠治干部推诿现象,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本文聚焦干部推诿扯皮这一不良现象,通过列举相关数据阐述其仍存在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如党员干部心中无群众、畏难避险以及权责不明晰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向干部“踢皮球”说不,赢取群众信任,纠治干部推诿现象,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在一些地方,当群众前往个别部门办理业务时,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困境:一旦遇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可能跑好几趟都无法办成事。从一些针对干部作风开展的调查结果来看,这种推诿扯皮的现象,着实让群众感到反感和不满。

推诿扯皮其实是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典型表现。自新时代开启以来,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狠抓作风建设。广大干部群众都切实体会到了干部作风变得更加务实,办事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为群众办事时“踢皮球”的现象依旧存在。从202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类型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占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7.5%。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与不干,直接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作风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那些遇事就推诿扯皮的党员干部,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群众,忘记了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如果总是在工作中上推下卸、扯来扯去,最终失去的将是群众对党的信任,扯断的是群众与党的深厚感情。

要想纠治推诿扯皮这一不良现象,就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方面,要在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厚植为民情怀方面下足功夫;另一方面,要在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招。只有真正把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把造福一方作为自己肩头的重任,党员干部才能鼓足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推诿扯皮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畏难避险的心理,既不敢进行斗争,也不善于斗争。如今,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低垂的果子”早已被摘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具备善于啃硬骨头、敢于接烫手山芋的勇气和能力。只有勇于担当、大胆探索,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和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事业发展打开全新的局面。就像浙江衢州市打造的“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对于评定类惠企政策,平台能够自动抓取数据,将补贴直接打到企业账户,实现“免申即享、无感享受”。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推脱责任,还主动将服务送上门,既展现了担当精神,又运用了改革的办法。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推诿扯皮的情况是由于权责不明晰、不对等造成的。曾经,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工作难度大,不仅是因为“要干的事”繁多,更因为存在大量“不知该谁干的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推出了“四张清单”,明确列出社区干部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可以依法出具证明的事项以及不应出具证明的事项,让各项工作一目了然,确保群众在办事时能够找得到人、办得成事。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实现权责一致、责能一致,这样就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永远在路上。随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同时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充分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本文围绕干部推诿扯皮现象展开,分析了其现状、成因,如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畏难避险、权责不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激励党员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赢得群众信任。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149.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