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磊,讲述他在古树救治工作中的理念和实践。文中介绍了他将古树视为“绿色文物”的独特视角,以及坚持从树的“感受”出发进行救治的理念,同时展示了他所在中心为保护湖南全省24万棵古树所做的努力。
3月27日,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的古树救治现场格外忙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磊,正专注地指导着古树复壮工人打磨受伤古树的树干。在他的眼中,这些饱经风霜的古树名木可不简单,它们不仅是生物界适者生存的“活化石”,更是承载着乡愁与文明的“绿色文物”。吴磊深情地说:“每一圈年轮都是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它们不仅是生态基因的天然宝库,更承载着世代传承的乡土情怀。”
吴磊在同行中有着“古树医生”的美誉。他始终坚守一个理念:救治古树,必须从树的“感受”出发,做到对症下药。他解释道:“古树和人一样,也面临过度治疗和错误治疗的风险。”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例称,盲目输液会破坏树干结构,因此他所在的团队更倾向于通过土壤改良、根系修复等自然疗法来恢复古树的活力。
吴磊工作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疗并照顾好湖南全省24万棵古树,让那些濒危古树能够“病有所医”。在2024年,该中心积极参与审核了湖南各市州向省林业局申报的1157株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方案,并且提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还直接参与了对近百株古树的抢救工作。
同样是3月27日,在这片古树救治现场,吴磊正俯身为古树涂抹伤口愈合剂。他对古树的珍视和呵护溢于言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自己的亲人。他再次强调了古树的重要意义,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这些“绿色文物”的深情。而他救治古树的理念从未改变,始终坚持从树的需求出发,避免过度治疗和错误治疗。
当天,吴磊(右二)正根据枯枝诊断古树状态。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试图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枯枝中找到古树健康状况的线索。他深知,只有准确诊断,才能为古树制定出最有效的救治方案。而他所在的中心,也在为保护湖南的古树名木不懈努力着。
3月31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病虫害标本馆里,吴磊(右)正在给学生讲解树木病害导致的症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授,培养更多热爱古树保护事业的专业人才。在他的讲解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更感受到了他对古树保护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3月27日,吴磊在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认真记录着一棵古树树皮的状态。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反映出古树的健康状况。他的坚持和认真,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古树资源。
这是3月27日在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拍摄的古树救治现场(无人机照片)。画面中,吴磊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正忙碌地穿梭在古树之间,他们的身影与古老的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他们的努力,让这些濒危古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3月27日,吴磊在古树救治现场仔细检查着古树根系。根系是古树生长的关键,他深知只有保护好根系,才能让古树真正恢复健康。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用自然疗法为古树的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月27日,吴磊通过枯枝气味诊断古树状态。他的方法独特而专业,每一次的判断都凝聚着他多年的经验和对古树的深入了解。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这些古树能够健康地生长下去。
3月27日,在古树救治现场,吴磊(右一)与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热烈讨论着古树救治方案。他们各抒己见,为了找到最适合古树的救治方法而共同努力。这种合作和交流,为古树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月27日,在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吴磊(右)与古树复壮工人认真测量着土壤参数。土壤是古树生长的基础,通过测量土壤参数,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树的生长环境,从而为古树提供更精准的护理。
3月27日,在古树救治现场,吴磊(右)指导古树复壮工人采用高压灌根方式为古树施肥。他亲自示范,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准确无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他对古树保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的体现。
3月31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年轮鉴定实验室,吴磊(左)耐心指导学生进行树龄鉴定。他希望通过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让古树保护事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3月31日,吴磊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学科展厅认真介绍着一颗古树标本的年轮。他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着古树的历史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树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围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古树医生”吴磊展开,详细介绍了他对古树的珍视,坚持从树的“感受”出发救治古树的理念,以及他所在中心为保护湖南24万棵古树所付出的努力。吴磊的工作不仅是对古树这一珍贵资源的保护,更是对历史和文明传承的守护,展现了他对古树保护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