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有六大行披露的年报,深入探讨了其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员工薪酬和招聘规模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年报数据的分析,展示了员工人均薪酬的涨幅、人数变动,以及招聘规模的缩减趋势,并邀请专家对相关现象进行解读。
近期,国有六大行纷纷公布了年度报告。在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征程中,国有六大银行始终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过去一年,国有六大行在坚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让利于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实现了员工薪酬与队伍规模的双稳定。
记者依据银行年报数据统计得出,2024 年,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这六家国有大行员工人均薪酬涨幅不少于 2%。从员工人数方面来看,国有六大行呈现四升二降的态势,不过变动幅度均控制在 2%以内。
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在 4 月 1 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业普遍存在马太效应,而六大行在中国金融业的地位坚如磐石。由于业务增长速度放缓,六大行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招聘,但凭借其在马太效应中的优势,也不会出现大面积裁员的情况。”
人均年薪略有提升
尽管当下银行业务竞争愈发激烈,基层员工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银行工作依旧颇具吸引力。记者经过梳理发现,2024 年国有六大行员工平均薪酬相较于上一年有了轻微增长,员工总数保持相对稳定,人员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这不仅体现了国有大行在经济复苏关键时期的责任担当,更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筑牢了人才基础,为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根据各大行年报中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和员工总人数这两个关键指标,大致计算出了各行员工的人均年薪。员工薪酬通常包含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性收入三个部分。从薪酬的变动情况来看,国有六大行员工的人均薪酬普遍有所增加。
从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来看,2024 年国有六大行员工总人数达到 185 万余人,相较于 2023 年微升 0.4%,总共增加了 7000 多名员工。具体到每家银行,人数变动幅度都不大。只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员工总人数分别减少了 0.98%、0.01%,其余四家银行的总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银行员工总数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 1.9%,交通银行增幅为 1.56%,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员工总数分别增长 0.82%、0.25%。
此外,从 2024 年末的员工规模来看,农业银行员工数量最多,有 45 万余人,工商银行次之,拥有 41.5 万名员工,建设银行紧随其后,有 37.7 万名员工。
不过,财报数据只能反映出“被平均”后的人均薪酬整体变化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每个员工的实际感受。例如,去年 7 月有媒体报道称,有银行正在全面推进薪酬调整,涉及范围不仅包括总行职能部门,还延伸到了集团旗下的各子公司。总行人员的平均薪酬降幅略超过 10%,并且职级越高,降幅越大,子公司薪酬下调幅度则不尽相同。
国有大行招聘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员工总人数没有明显减少,但国有大行却在收紧招聘规模。
据银行招聘网统计,2025 年,农业银行春季招聘计划招收 4500 人,而去年春季招聘人数约为 14500 人,大幅缩减了约 1 万人;中国工商银行春季校园招聘计划招收 4500 人,去年春季招聘人数约为 8600 人;中国银行今年春季招聘约 4700 人,去年约为 5700 人;中国建设银行今年计划招收 2300 人,去年约为 3700 人。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各银行会根据自身的人员结构进行岗位结构调整。部分银行缩减招聘规模较多,可能与此前该行曾大量扩招有关。
盘和林认为,六大行在中国金融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而中国金融业已经步入成熟期,六大行的业务量也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六大行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业绩波动越来越小,二是在竞争中,相较于其他中小银行,六大行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盘和林还表示:“由于业务增长趋缓,六大行不会再进行大面积的招聘,但凭借其在马太效应中的优势,也不会出现大面积裁员的情况。”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部分银行春季招聘规模缩减,主要是银行业从“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调整体现。“在人员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求职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掌握必要的数字化技能。与五篇大文章和金融出海相关的岗位会越来越有价值,未来很可能会成为招聘热点。”
本文通过对国有六大行年报的分析,揭示了 2024 年员工人均薪酬有所增长、员工总数基本稳定但招聘规模收紧的现状。这反映出国有大行在经济发展和行业竞争中的稳健策略,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行业动态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