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正在考虑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矿业公司绕开联合国机构审查程序在国际水域进行深海采矿,这一行为引发了环保组织的警告和国际机构的关切,同时介绍了深海采矿的资源情况、相关法规进展以及各方对此事的不同态度。
为了在全球矿产资源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美国近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深海采矿领域。据英国路透社3月31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白宫正考虑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这一命令将允许矿业公司绕开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审查程序,直接在国际水域开展深海采矿作业。
这并非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获取关键矿产资源方面的首次行动。此前,他曾试图谋夺格陵兰岛,与乌克兰进行相关谈判,还动用紧急战时权力来促进采矿。此次考虑签署的深海采矿行政命令,是他在寻找关键矿产资源方面的又一尝试。然而,这一做法遭到了多个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这些环保组织警告称,这种绕过国际审查的做法是对“国际合作的一记耳光”,将会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绝不应被允许。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特朗普的深海采矿行政令旨在让美国行使其在深海开采关键矿产的权利。按照这一命令,矿业公司将无需通过联合国分支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审查,只需从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处获得许可即可。美国政府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企业陷入在缺乏有效监督情况下进行深海采矿所引发的争议。
不过,消息人士也指出,相关计划仍在讨论阶段,在特朗普正式签署该命令之前,一切都存在变数。截至目前,白宫尚未对路透社的置评请求做出回应。
在海平面2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富含锰、钴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武器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对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内的资源拥有专属权利和管辖权,有权在该区域进行深海采矿。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在起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从未正式批准该公约。
长期以来,由于开采成本高昂、人类对深海环境缺乏充分了解以及公众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而反对等因素,深海采矿一直未被允许。多年来,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一直在努力为深海采矿业制定相关法规,但截至目前,尚未正式推出任何标准。
多金属结核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成立于1994年,其主要职责是规范国际水域的海底资源开采活动,并确保海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根据该机构的规定,在ISA颁发采矿许可证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深海进行开采。这就意味着,如果相关立法一直未能出台,矿业公司将无法开展深海采矿作业。
对于ISA的这一规定,矿业企业怨声载道。今年3月下旬,ISA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再次召开会议,审议深海采矿法规草案,但最终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这使得愤怒的矿企将希望寄托在了喊出“钻吧,宝贝,钻吧”(drill,baby,drill)能源口号、对环境保护不太在意的特朗普身上。
加拿大金属公司(The Metals Company)指责ISA“不欢迎商业”,并认为美国是“愿意与申请人接触并给予申请公平听证机会”的监管国。3月27日,该公司宣布已向美国递交了深海采矿许可证的申请。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3月28日报道称,加拿大金属公司透露,无论ISA是否制定了相关法规,他们都计划通过与未加入ISA的美国合作,寻求在东太平洋启动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矿。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杰拉德·巴伦(Gerard Barron)在3月27日发表声明称,他希望特朗普政府能为他们提供一条更快的采矿审批途径。他表示:“在工业和就业岗位离开美国的时候,美国表现出非常强大的领导力,他们需要重建,他们需要金属来做到这一点。”
多金属结核是一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
NPR指出,尽管目前科学家们对深海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深海中蕴藏着大量的金属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仅东太平洋的一小片区域克拉里昂 – 克利珀顿区所蕴含的镍、钴和锰,就比所有陆地储量的总和还要多。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对深海采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上周在与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会面时表示,华盛顿的目标是与金斯顿在能源相关项目上开展合作,其中包括“深海采矿机会”。
路透社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在关键矿产的制造和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为矿企“开绿灯”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想要摆脱在这一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加剧美国与其他希望开发深海资源的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这些国家认为颁发许可证的权力应该由一个国际机构来掌握。
对于美国绕开国际机构、颁发深海采矿许可证的行为,ISA秘书长莱蒂西亚·卡瓦略(Leticia Carvalho)在3月28日的会议上表达了“深表关切”。卡瓦略警告道:“所有勘探和开采活动都必须在ISA的控制下进行,任何单边行动都将构成对国际法的违反,并直接破坏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平利用海洋和集体治理框架。”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International)的活动人士也对美国的这一行为提出了批评,称这是给“国际合作的一记耳光”,是“对多边主义的侮辱”。
尽管有支持者声称,深海采矿的破坏性比陆地采矿更小,但NPR采访的许多海洋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已经确定深海采矿可能会通过十几种方式破坏海洋的生态系统。富含金属的多金属结核是一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将其从深海中移出用于采矿,会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采矿作业释放的沉积物羽流可能会伤害适应了深海清澈海水的生物,采矿产生的噪音污染还可能会干扰动物的导航和通信。
本文围绕美国考虑绕开联合国机构进行深海采矿展开,介绍了这一计划的背景、目的以及引发的争议。美国此举一方面是为获取关键矿产资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却遭到了环保组织和国际机构的反对,因其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违反国际法和多边主义原则。这一事件凸显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之间的矛盾。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