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官微发布的追溯码时代医保购药提示展开,详细介绍了医保购药的“六要六不要”原则,包括要有码、要扫码、要小票、要验码、要索赔、要毁码,并针对每种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旨在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用药安全。
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发布了追溯码时代医保购药的重要提示,大家在购药时可要多加留意啦。
一、要有码
强烈建议各位医保购药者,只选购包装上带有追溯码的药品。千万别买没有追溯码的药,更不要买追溯码被撕掉或者损毁的药。要知道,追溯码就像是这一小盒药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每一小盒药的追溯码号码都是与众不同的,哪怕是同品牌、同规格的其他小盒药,追溯码也不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这小盒药身份的关键证据是印在小药盒上的追溯码,而不是购药发票、小票,或者微信、支付宝的付款记录。从现在到今年年底这段时间,您在药店或许还会碰到一些合法合规但没有追溯码的药。不过要清楚,目前中国有七十万家药店,其中医保定点药店超过四十万家,有追溯码的医保药品品规数不胜数,每年销量接近七百亿盒,而且同样功效的药品往往有很多种可供选择。所以,您真的有必要非得在这一家药店购买那一种没有追溯码的药品吗?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的药品都必须实现追溯码全覆盖。这也就意味着,明年起,对于那些没有追溯码的药品,您就把它们当成“外星生物”,仔细看看就好,可千万别买。
这里要说明一下,住院拆零服用的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目前暂时没有要求使用追溯码。
二、要扫码
在结算药款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售药人员扫这小盒药的追溯码,可别让他们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一旦追溯码被扫码销售,相关数据就会进入国家医保局的数据库。售药人员卖这盒药,就应该扫这盒药的追溯码。要是他们刻意去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或者故意不扫追溯码,那就说明卖给您的这盒药很可能有问题,也许是想通过其他追溯码来掩盖,或者隐瞒二次销售的痕迹。
个别违法违规的药店和诊所,常用这种手法来串换或者销售回流药。有时候他们扫药品的码,给您的却是大米或洗发水。等准备卖这盒药的时候,如果顾客盯得紧,他们就只能扫其他药的码来顶替,或者干脆不扫追溯码。
三、要小票
一定要坚持索取小票,因为这可能关系到上千元的赔偿呢。在今年年底前,购药索取小票后,回家抽空把药盒上的追溯码标注在小票上相应药品名称后面,然后用手机拍张照片留存。这是因为小票的热敏纸时间长了容易脱色。从2026年起,国家要求售药的小票或发票上要标注追溯码,这样您就可以省去抄号码这一步骤,但拍照留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要留小票、记号码呢?就是为了在后续发现问题时,能够保留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要验码
大家要养成验码的好习惯,可别一不小心成了回流药的接盘侠。
五、要索赔
如果发现卖给自己的是回流药,一定要坚决索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扫描药品追溯码后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
情况1:“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果还是未出现相关信息,那就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您可以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情况2:“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果确实是本人购买的,那就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情况3:“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但不是本人购买的,那就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是“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以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情况4:“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这也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是“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同样可以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医保部门以外的软件或APP扫描药品追溯码,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该药品的医保销售结算信息,上述的方法和结论就不适用了。
六、要毁码
药物服用完毕后,要妥善处置空药盒。建议您把药盒撕开,尤其要确保空药盒上的追溯码被撕毁,避免有心的犯罪分子继续盗用空药盒和追溯码。对于吃不完的药和废弃药,如果您有时间,可以把每一粒药剥离出来后,扔到指定的有害垃圾收集处。
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药盒或药品出售给药贩子。一方面,售出的药品经非法转卖后会对他人造成危害,自己和家人也有可能买到“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另一方面,您卖出去的药品在被非法转卖时,其他购药者通过扫描药品追溯码,会把您的卖药行为暴露出来,这将会给您的医保待遇带来巨大不利影响,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实在是得不偿失。
在此,提醒所有看到本文的朋友们,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请及时将本文转发到家庭群,让家人们也都知晓医保购药“六要六不要”。如果家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妨打电话告诉他们在购药用药时要牢记并运用“六要六不要”的具体做法。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维护您和家人以及全社会的用药安全。
本文围绕国家医保局发布的追溯码时代医保购药提示,详细阐述了“六要六不要”原则,包括要有码、要扫码、要小票、要验码、要索赔、要毁码,并针对每种情况给出了具体解释和应对方法,旨在提高消费者的医保购药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全社会的用药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