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7种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行动,回归栽植630株珍稀苗木,介绍了回归植物品种、崖柏特性、回归方式及该行动的科研价值,还提及保护区过往繁育成果与未来工作计划。
记者于4月2日从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日前,该保护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行动——崖柏等7种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行动。此次行动共回归栽植了630株珍稀苗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添了新的希望。
画面中,是在后河保护区回归野外的珍稀植物崖柏。(王业清 摄)
本次野外回归的植物品种十分丰富,包括长果安息香、伯乐树、崖柏、罗田玉兰、小勾儿茶、香果树、竹节参。其中,崖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而长果安息香、香果树、伯乐树、小勾儿茶、竹节参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罗田玉兰则是IUCN濒危(EN)植物。
后河保护区科研所所长王业清介绍说:“崖柏分布范围狭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作为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孑遗物种,目前全世界的野生成年崖柏数量不足1万株。然而,崖柏却具有强大的抗逆性,潜藏着无可替代的基因资源和研究价值。
在植物野外回归过程中,后河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根据这7种珍稀植物的生活特性,在保护区内仔细寻找类似的生境。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林地进行清理,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然后,小心翼翼地栽植苗木,并为每株苗木挂牌建档,建立基础档案。这一系列工作为今后开展野外回归苗木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业清表示,此次植物野外回归行动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它对于研究珍稀植物种群扩繁、野外生存状况监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照片记录下了后河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栽植伯乐树的辛勤身影。(王业清 摄)
后河保护区是中国特有物种集中分布区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野生维管束植物3307种,其中珙桐、红豆杉、长果安息香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就有75种。近年来,后河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植物繁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通过种子及扦插繁育长果安息香,成功培育了极小种群物种长果安息香、小勾儿茶苗木500余株,还培育了重点药用植物白三七苗木近1000株、伯乐树苗木500株。
展望未来,后河保护区将持续发力,做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监测、繁育、野外回归等工作。不断加大野外种群恢复力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贡献更多的力量。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7种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行动展开,介绍了回归植物的品种、崖柏特性、回归操作及该行动的科研价值,还提及保护区过往繁育成果与未来计划,体现了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