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讲述了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汽车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发生事故不幸身亡的事件,包括事件经过、母亲的发声以及小米厂商的调查情况,并引导读者思考事故责任归属。
—前言—
今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3名女生在智驾小米汽车的过程中不幸身亡。如今,其中一名女孩的母亲勇敢发声,她坚定地认为本次事故与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密切相关,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对小米厂商展开严查!
事件回顾
这起悲剧发生在3月29号,然而为何会在三天后的今天才被爆料出来呢?据官方报道,当天晚上,三名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小罗、小李、小霍”,为了参加事业单位考试,三人结伴同行,驾驶着一辆小米SU7,踏上了前往安徽的征程。
期间,母亲还关切地给女儿打了一通电话,询问她们是否已经出发。女儿调皮地回答道:“我们已经上了车了”。在原本她和母亲的约定中,三人是打算坐高铁前往的,并非开车。所以,母亲误以为女儿所说的“已经上车了”是指坐上了高铁,便没有再多问。
时间悄然来到晚上9点多,此时三人驾车已经行驶到了铜陵市的一段高速路上,她们驾驶的是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轿车。由于三人都没有长时间的驾龄,缺乏足够的驾驶经验,尤其是在夜晚的高速上,即便有些老司机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更何况是她们呢。就在这时,她们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这辆车搭载着智能驾驶的功能,她们便开启了智能驾驶,完全脱离了方向盘,将车辆的控制权交给了智能驾驶系统,以每小时116公里的时速继续向着目的地驶去。要知道,就连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都不敢在晚上的高速上完全依赖智能驾驶,而这三名女生却大胆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它。要明白,智能驾驶仅仅只能算是一种辅助功能,它并非万无一失。很快,意外就降临了。
晚上10点44分,当她们行驶到德上高速枞阳段时,由于前方道路正在施工,当时车速为每小时116公里,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紧急发出提醒。女生们在慌乱之下连忙接管车辆。然而,可惜车速过快,车辆瞬间失控。来不及控制车辆的三人,下一秒就与路边的隔离墩发生了猛烈撞击,电车瞬间起火。坐在前面的两名女生,当场就失去了生命体征。
而后排的女生在被送往医院后,也没能抢救过来,三人全部不幸遇难。由于火势较大,前面的两名女生在灭火后已经发生了碳化。事后,记者采访女孩母亲时,她说道:“当时她并不知道三人是开车前往的,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不会同意”。
原来,这台车是女儿的男友给她买的。当时女儿把车开回家,还曾兴奋地给母亲介绍:“这辆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有多么多么好,开车不用自己驾驶,特别轻松又安全”。而母亲当时也多次提醒女儿,不要一味地相信智能驾驶,那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别人手里。就因为这件事,两人当时还发生了不小的争吵。
所以,在事故发生后,女孩的母亲一直坚信,这起事故绝对是智能驾驶造成的,她强烈要求小米厂商必须给一个答复。车里面的三位女孩,都是95后,也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可惜就毁在了这一场意外之中。
小米调查
事后,小米厂商紧急启动了调查程序,查看了这辆车的行驶日志。从行车数据中可以看到,在当晚22点27分,她们启动了智能驾驶。在行驶10分钟后,车辆就发出了让驾驶员握住方向盘的预警。22点44分,车辆发现前方障碍,并发出警报,开始减速。不到一秒,驾驶员就接管了车辆,进入人工驾驶状态,随后可以看到驾驶员各种调整方向盘,可惜最终还是发生了碰撞。
其实,在小米车商卖车时,使用手册上已经明确表示,自动驾驶只能作为辅助系统,驾驶员必须全程掌控车辆。这意味着并不是说开启智驾后,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再先进的技术,毕竟也不能代替人的判断。当然,这起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件分析
在大晚上的,车辆车速又那么快,达到每小时116公里,虽然说没有超速,但是却突然遇到道路维修、逆向改道的情况,加上路上又没有醒目的指示提醒标识,智能驾驶系统也不可能瞬间做出反应,从而才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那么,大家认为,这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本文围绕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汽车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发生事故身亡的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经过、母亲的诉求、小米厂商的调查情况,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目前事故责任尚未明确,还需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同时,该事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不能完全依赖技术,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并全程掌控车辆。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