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本文围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的“星语画境——用艺术点亮孤独星球”主题活动暨南京市第四届星宝艺术展开幕式展开,介绍了活动中孤独症青少年的作品展示情况,以及如何将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还探讨了对孤独症群体全生涯守护和形成社会帮扶良性闭环等内容。

在3月3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热闹非凡,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星语画境——用艺术点亮孤独星球”主题活动暨南京市第四届星宝艺术展开幕式。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来自南京市的227名孤独症青少年的733件作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据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深入了解,在当天展出之后,基于其中部分画作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即将入驻老门东。而且,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承载着孤独症青少年梦想与情感的文创产品,还有望走进南京的大街小巷,走进市井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品展示,更是一次帮助孤独症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的积极尝试,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认识与理解。

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会说话的精灵,在静静地诉说着一段独特而动人的故事。

漫步在艺术展现场,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琳琅满目的作品。鼠标垫上,那水彩画作宛如灵动的音符,跳跃着孩子内心的色彩;笔记本的封面上,盛开的蜡梅仿佛在寒风中绽放着坚韧与希望;眼罩上,国画、风景画乃至抽象画,如同神秘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冰箱贴和手机壳上,定制的各种缤纷涂鸦,充满了童趣与创意。从这些小巧精致的物件,到马克杯、台灯罩,再到一幅幅挂在墙面的字画,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孤独症青少年的心血与情感。

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慧在观展时,深有感触地说道:“孤独症孩子常被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有的沉默寡言,仿佛沉浸在遥远的星空;有的则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独自感受着那份宁静。但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内心同样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在他们面前,艺术恰恰成为了表达情感、连接社会的一扇明亮的窗。每一件作品,都是这些孩子向世界发出的热情邀请函——告诉我们,即使命运无情地关上了一道门,艺术也能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金陵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马楚喻今年19岁,她虽然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但始终怀揣着回归并融入社会的坚定梦想,而绘画则成为了她实现梦想的一条重要路径。马楚喻真诚地分享道:“说到我的成长,绘画在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绘画是我表达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画笔,我能够展现眼中的美好。我顺利通过了七级绘画考级,作品也在南京市星宝艺术展上多次展出。我一定要衷心感谢我的绘画指导老师刘圣进。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刘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悉心指导,更是无尽的耐心与包容。他的大爱精神,像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我在绘画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有勇气不断突破自己。”

马楚喻满怀期待地说:“我即将毕业,渴望融入社会,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踏实肯干、心思单纯、情绪稳定,相信自己能成为工作中的好帮手。也希望和我一样的‘星宝’们,都能勇敢逐梦,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当他们开口说话时,语言或许并非他们的长处,文字从他们口中表述出来时,就像敲击老式打字机,一字一顿。虽然没有明显的句读之分,但他们的话语却无比真诚,从交谈间能够清晰地投射出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艺术的热爱。

看着帆布包上印着的那个总是画不好圆形的小女孩创作的歪歪扭扭的太阳,笔记本封面那个不爱说话的男孩涂抹的蓝色漩涡,马克杯上由多动症孩子反复描画的不规则线条,南工学生周欣蕊不禁感慨万分。在专业眼光看来,这些笔触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散发着最原始、最强大的生命力,每一处看似随意的色彩都诉说着一个独特灵魂的故事。

周欣蕊深有体会地表示:“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不完美’成就了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它们不仅让我明白了特殊教育的真谛,更让我懂得:真正的艺术从不需要完美的技巧,而在于能否真诚地表达内心的世界。”

打造“星链”,促使“星宝”作品变为商品

在当天的活动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高宏彦郑重表示,此次活动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展览,而是要充分发挥本科职业院校的独特特点,将星宝们的画作通过学生的专业设计,巧妙地转换成实实在在的落地商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星宝们提高社会贡献与人生价值,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星星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也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刘圣进常常深入思考的问题。

刘圣进最早接触孤独症儿童张汉是在2005年,他回忆道:“那年,张汉才7岁,不说话也不跟人交流,仿佛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后来通过绘画,这个孩子才慢慢有了改变,开始尝试与他人交谈。”如今的张汉已经27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绘画工作室。虽然卖画的收入还不足以维持足够的生活开支,但有些画作,一幅也能卖到2000元的价钱。不过,刘圣进也无奈地说:“但是张汉这样能实现创业的,毕竟不可能是大多数人。”

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与孤独症成年患者相比,孤独症儿童更受社会关注。刘圣进解释说:“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更易让人产生怜悯之心。”这些孩子长大成年后,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接纳。刘圣进接触过不少孤独症青年,他们虽然掌握了烘焙等手艺,但在职场上却屡遭排挤,甚至被三番五次辞退。而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特殊学校往往也无能为力。那么,对接社会资源更有优势的学校能否挺身而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呢?

刘圣进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想法:“能否通过学校、社会的资源将独立的‘星星’以及关爱星星孩子的社会力量链接在一起,织就一个更加完善的关爱网络?”一方面,要让托底服务贯穿孤独症患者的一生,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老年,形成一个全面的“全生涯守护”体系;另一方面,由南工这样的学校进行资源嫁接——由学校联系企业,再用企业的渠道对孤独症孩子的画作进行二次创作,制成百姓能够接受的日用文创产品,最终将这些文创产品推向市场。

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刘圣进详细地介绍说:“比如在洽谈中,一旦发现某家企业需要批量生产马克杯、鼠标垫、眼罩、帆布袋或手机壳,我们便会邀约定制,提议把孤独症孩子的画作印在杯面、灯罩、布袋上或制成冰箱贴。这样企业既能献爱心、尽一份社会责任,孩子也能体会到自身价值,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南京工业职大活动:用艺术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融入社会之门,以艺术之名,为孤独症孩子铺就融入社会的道路

以展促产、以产促疗,社会帮扶要形成良性闭环

对“星星的孩子”的关怀,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每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这一天。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浦黄忠介绍说:“2023年3月,学校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自发组建了南工星宝艺康爱心服务队,由此开启了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一举措最大的意义,在于强化了社会大众对孤独症儿童的尊重和接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

自成立开始,南工星宝艺康爱心服务队从最初的8名老师与20名同学,已发展到眼下近400名志愿者的规模。如今,师生们每周都会前往特校授课,已经累计陪伴了5000多个小时。在他们的悉心帮助下,近600名孤独症儿童得到了帮扶,涉及1000多个家庭,近70%的“星宝”在不断地坚持下具备了基本交流能力。

在活动现场,南工星宝艺康爱心服务队主题文化创意合作基地正式揭牌。南京玲珑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南工的校企合作伙伴,企业既有关怀孤独症儿童的爱心,又有丰富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经验,双方一拍即合。公司负责人表示:“待此次展览结束,很多作品就将进入店面,走上货架。”

南京市栖霞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赵玉泉说:“今天的展览,既是对过往‘星宝’们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新的起点。”那么,何谓新的起点呢?在赵玉泉看来,办展更像书就的“上半篇文章”,而下一步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搭建“以展促产、以产促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良性闭环”。

对于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来说,无论是在特校开展艺术教学,还是将孩子们的画作设计并转化为文创,这个“不容易”的过程也成就了大学生们自身的成长。志愿者丁一凡深有感触地说:“所谓的‘帮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实上,这些特殊的小艺术家们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带给他们的更多。他们用纯粹的色彩表达情感,用质朴的线条描绘渴望,那些被常人视为‘笨拙’的笔触中,恰恰蕴含着面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勇气。”

本文围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的星宝艺术展,展现了孤独症青少年的艺术作品,强调了艺术对他们表达情感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将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以及构建“全生涯守护”体系、形成社会帮扶良性闭环等举措,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怀与努力,帮助他们提升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也让志愿者们获得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469.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