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秦婆婆身患A型主动脉夹层,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后,从命悬一线到成功出院的故事。秦婆婆的女儿糖宝用13条视频记录了母亲的治疗过程,同时展现了医院多学科团队争分夺秒的抢救场景。
在生活的舞台上,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75岁的秦婆婆不幸身患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病症,然而,在黄冈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她在手术后6天苏醒,21天后顺利出院。秦婆婆的女儿糖宝,在社交平台用一段段视频,记录下了母亲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的这悲喜交织的21天。3月26日,秦婆婆来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糖宝双眼含泪,激动地对记者说道:“医生帮我捡回了一个妈!”
糖宝(右)在为顾客挑选上衣
13条视频,镌刻75岁母亲生命的转折
2月21日,秦婆婆手术后转入ICU病房,糖宝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有关母亲的第一条视频。这条时长16秒的视频,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医院ICU病房外的场景。画面中,四个人站在窗前轻声交谈,等候区的靠椅上坐着神情焦急的家属,长长的走廊明亮而又空旷。视频的旁白中,糖宝说道:“我现在只能在ICU门外守着,我在陪我妈打怪兽,这段时间就不能去摆地摊了,等我妈好了我再出来。”
秦婆婆在ICU病房期间,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是“探视”时间,家属可以通过视频查看病房里的患者。医生告诉糖宝,昏迷中的母亲,听到熟悉的声音可能会早日被唤醒。
“在母亲昏迷的6天里,我每天到了时间,就躲到偏僻的角落,大声喊她的名字,大声喊‘你不是说我到了八十岁还可以天天喊妈吗?’”糖宝回忆起那段日子,眼眶泛红。“有一次通话结束,感觉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回头一看,身后站着几个患者家属,大家一个个眼眶湿润,并轻声安慰我要健健康康地等母亲醒来。我紧咬嘴唇,点头向大家致谢。”
医护团队和患者合影(通讯员供图)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死神争分夺秒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症。当正常血流“改道”至血管夹层内的假腔时,就如同镰刀劈开竹子一般,一路撕裂血管。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病变位置在升主动脉,因更靠近心脏,被直接称为“死神镰刀”。一旦血管破裂,会迅速造成患者大失血,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25%。超过24小时,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抢救机会十分渺茫。
2月19日晚6点30分,黄冈市中心医院迅速启动危急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多学科紧密联动,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正式拉开帷幕,他们要在“鬼门关”前抢夺秦婆婆的生命。
据了解,整台手术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开胸,处理心包积血;第二步是建立体外循环,停止自主心跳、呼吸;第三步是更换病变血管;第四步是恢复自主心跳、呼吸。
手术中,患者心包内吸出约600ml积血。在脑灌注保护、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快速为患者置换升主动脉人工血管。这是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如果不能精准、快速完成操作,患者就会因缺血时间过长导致大脑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陷入“冬眠”状态。
经过6小时的艰苦鏖战,到了凌晨3点50分,人工血管置换顺利完成。秦婆婆的心脏顺利复跳,同时恢复自主呼吸,随后转入ICU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术后,秦婆婆还要面对心肺功能恢复、术后感染、术后急性呼吸窘迫、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层层“夺命”关卡。不过,十多个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3月11日,秦婆婆终于康复出院。
75岁秦婆婆身患A型主动脉夹层,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从命悬一线到成功出院的过程。秦婆婆女儿糖宝用视频记录了这段经历,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同时,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最终让秦婆婆转危为安,展现了医疗团队的专业和担当,以及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