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刘文如何将湖南新田东升农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和湖南农产品出海“桥头堡”的故事。介绍了他弃城返乡、科技赋能农业、全球布局市场、联农带农共同富裕、推动三产融合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展现了他用知识改变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历程,同时也体现了永州蔬菜产业在政策、科技等因素推动下的崛起。
在凌晨四点的湖南新田东升农场,呈现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数十辆冷链物流车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正以娴熟的动作,将一箱箱贴着“供港蔬菜”标签的菜心、奶白菜搬上货车。返乡创业青年刘文正站在分拣线旁,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他身后,6500亩的蔬菜基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那一片片绿意仿佛绵延到了天际。
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更是湖南农产品出海的“桥头堡”。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蔬菜出口货值高达114.8亿元,其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泰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省蔬菜出口值的87.8%,其中新田更是贡献了全省蔬菜出口货值的27%。
弃城返乡:青春在沃土里生根发芽
刘文的成长与菜地紧密相连。1996年,他的父亲刘道忠成立了新田县秀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六七岁开始,刘文就常常跟着父亲开着货车到各个乡镇收购蔬菜,到初中时,他已经能够独立调度30吨蔬菜的跨省运输。怀着对国际贸易的向往和闯荡世界的梦想,高考时他毅然报考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大学毕业之际,刘文选择了参军入伍。2015年退役后,他入职了一家海外投资公司,在中东等地积极探索海外贸易市场,为“湘品出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海外工作期间,他还帮助东升农场将蔬菜出口市场从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到了中东等海外市场。在外奔波多年,刘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他洞察到国际贸易能为家乡带来发展机遇时,便毅然回到了家乡。他暗暗发誓:“我要用所学知识,让‘土特产’变成‘国际货’!”
科技赋能: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矩阵
东升村的农田曾经因为土壤冷浸,被称为“三难地”,即难种、难管、难收成。然而,刘文却独具慧眼,从劣势中挖掘出了独特的优势。这里的地下水锶含量达1.42毫克/升,用这样的水灌溉出的蔬菜脆甜无渣;土壤天然富硒,十分契合国际健康食品的风潮。
在刘文的战略规划中,传统农业要实现飞跃发展,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他主导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投入2000万元引进了荷兰Priva智能环控系统、以色列耐特菲姆水肥一体化设备,建成了湖南省首个蔬菜种植物联网平台。通过手机App,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全国7个生产基地的温湿度、光照等20余项参数,实现精准化种植管理。这种科技赋能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蔬菜亩产提高了40%,节水节肥30%,产品合格率从85%提升至99.2%。
在东升农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取代了传统的经验种植。刘文介绍说:“化肥、农药的种类、用量、次数都有严格的把控,确保蔬菜绿色安全。”2020年,东升农场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云端种植 定向配送”模式,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70%的叶菜供应,年销售额还逆势增长了35%。智慧大棚里,立体水培的生菜、水果番茄茁壮成长,成为“数字农业”的生动写照。
全球布局:开启永州蔬菜的“国际密码”
刘文按照“深耕永州、辐射湘粤桂、示范全国”的定位,带领东升农场积极探索加工、出口贸易、休闲旅游等新的发展方向。在他的推动下,2021年,拥有18个大型农场的东升农业集团与新田县委、县政府签订了总部搬迁项目协议。这一举措为新田蔬菜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总部搬迁当年仅仅2个月,当地蔬菜出口额就接近3000万美金,还新增了300多个就业机会。
刘文深知“用国际视野做农业,才能让‘土疙瘩’变成‘金招牌’”。他将大学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2018年起,他常年驻守香港、中东考察市场,率队参加柏林国际果蔬展、迪拜食品展,推动农场取得了6项国际认证。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刘文加速了全球布局的步伐。2021年,他与中东企业合作,在迪拜试种100亩耐旱玉米。如今,东升农场蔬菜出口货值达到14亿元以上,产品远销23个国家和地区。
联农带农: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刘文始终没有忘记“让农民体面赚钱”的初心。他创新推出了“五统一分”模式(统一种苗、农资、标准、品牌、销售,分户管理),带动新田及周边县区1.2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建立“保底收购 利润分红”机制,村民每亩增收达4000元,378户农户从中受益。
东升村村民刘子路感慨地说:“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种菜年收入6万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农场长期聘用600余名本地工人,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刘文还创办了田间学校,邀请专家培训农户,53名大学生受其感召返乡创业。
三产融合: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
走进东升农场,在绿意盎然的菜地旁,醋水豆腐研学馆里飘来阵阵豆香,亲子家庭在“百蔬园”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2024年,农场接待游客38.2万人次,三产营收达1.27亿元。
刘文认为:“农业不能只靠‘卖菜’,要延伸产业链,让土地生出更多‘金蛋’。”他投资1.5亿元建设农旅融合项目,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下一步,他计划联合中科院建立富硒蔬菜研究院,开发功能性食品,并筹建跨境电商平台,让“湘品”走向世界。
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到“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掌舵人,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刘文用十年的青春岁月,生动地印证了“知识改变农业”。清晨的阳光洒满农场,冷链货车载着贴有二维码的“身份证蔬菜”驶向远方。每一份扫码可溯源的蔬菜,不仅是永州“菜园子”直通全球“菜篮子”的见证,更是一个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深情答卷。
刘文坚定地说:“农业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只要敢想敢干,沃土之上必有无限可能。”他的声音仿佛是在向这片土地许下新的承诺。
永州蔬菜的崛起,是政策、科技、人才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百亿工程”推动出口,到“湘江源”“永州之野”品牌矩阵的打造;从铁海联运破解物流瓶颈,到“两证 追溯”筑牢质量防线。永州正以蔬菜为纽带,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鲜活样本。而刘文的故事,正是这宏大叙事中一篇动人的篇章。
文章讲述了返乡创业青年刘文将知识运用到农业实践中,带领湖南新田东升农场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历程。他通过弃城返乡、科技赋能、全球布局、联农带农、三产融合等举措,不仅让农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共同富裕,为永州蔬菜产业的崛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故事是永州农业发展宏大叙事中的精彩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