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湘西州书写平安答卷 湘西州综治中心:打造民族地区善治标杆

湖南省湘西州全面推进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情况。通过实际案例展现了其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的成效,还从明确职责、搭建平台、建立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建设举措,最终实现将“枫桥经验”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民族地区善治标杆的目标。

近日,一面印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锦旗被送到了湖南省湘西州综治中心。时间回溯到2月,湘西州泸溪县的张某某来到州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凤凰县的杨某某在砍树时不慎砸伤了其丈夫,然而医药补偿费的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由于此事涉及两县交界的跨县市矛盾纠纷,州综治中心迅速行动,及时组织了信访、法院、司法、林业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乡镇进行会商。经过积极的沟通协商,仅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张某某的诉求就得到了合理解决。这一事件,正是湘西州全面推进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湘西州党委、政府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他们按照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作深化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为此,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统筹推进,致力于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的“主阵地”以及平安建设的“桥头堡”。2024年,湘西州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州,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成功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生动实践的湘西答卷。

明职责 找准职能定位

2024年2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平安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为促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以此为引领,湘西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综治中心的职能定位。

要实现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就需要解决如何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如何完善机制制度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综治中心更好地实现实体实战应用。为此,州综治中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它率先对接协调14个职能部门入驻,率先实现29名工作人员常态化入驻办公,还率先制定完善了机构设置图、规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规则等,为县市推进规范化建设树立了榜样,也为打破部门壁垒扫除了障碍。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州综治中心,集成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法院诉讼服务、检察院检察服务、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等多种功能,整合了综治、信访、法院、检察院、司法、湘西高新区等部门力量进驻办公,以“高整合”实现了“高效率”。

县级综治中心着重强化突出问题的解决。对于辖区内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重大矛盾风险,它能够联动受理、分析研判、分流指派、协调督办,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把县域打造成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终结地”。乡级综治中心聚焦“大事不出乡镇”的目标,开展矛盾风险隐患的排查、管控和化解工作,加强对重大事项的上报分流和联动处置,将矛盾风险防范于未然,处置在萌芽状态。村级综治中心则强化发现和调处功能,结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目前,湘西州5个县(市)、83个乡镇(街道)、1180个村(社区)的综治中心已实现规范化建设,并且在5月底前将全面建成县乡村综治中心并投入使用。

搭平台 整合资源力量

在泸溪县综治中心的导引台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回复着来访群众的咨询,并引导群众有序地到相应的职能部门窗口反映问题。县综治中心主任符红波介绍说:“过去群众反映问题,跑了多个部门还不一定能得到解决。现在我们在县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的方式,整合了多部门的资源力量,让群众在‘少跑腿’的情况下尽快解决‘烦心事’,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推进州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湘西州按照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的“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将之前分散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的涉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职能部门集中到综治中心,着力打造集信访接待、业务办理、多元调解、法律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乡镇综治中心则有效整合了基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政法力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或自建设场所常态化接待群众来访咨询,由乡镇政法委员牵头统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平安业务工作。村综治中心组织村级干部、辅警、网格员、乡贤五老等力量,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治安巡逻防控、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将矛盾风险发现在一线、化解在萌芽。

同时,湘西州搭建了平安建设信息化平台,集成了日常办公、数据采集、矛盾调处、巡查走访、调度指挥等功能,并部署了1940个账号供州县乡村四级应用。结合工作实际研发了家庭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模块,录入风险家庭4134户,实现了家庭安全稳定风险排查、研判、定等、管控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流转。

建制度 提升工作质效

吉首市镇溪街道政法委员杨林昆表示:“为使乡镇综治中心更加规范、有序运行,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学校吹哨部门报到’、即接即办、联席会商等11项配套机制,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湘西州注重通过建章立制来推动工作规范,提升服务质效。综治中心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月例会,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问题以及突发案事件;完善首问负责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纠纷、诉求,首问责任人会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职能职责进行登记建档,并做好矛盾问题的分派交办、督促落实、跟踪反馈;完善接诉即办机制,职能部门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办理”,确保工作无缝衔接,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让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能够得到“第一质效”的落实;完善联动处置机制,加强综治中心与公安指情中心、政府“12345”热线的对接联动,建立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跟踪督办、反馈回访和部门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同时,湘西州着力构建矛盾风险“问题发现、预警防范、应急处置、反馈问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充分运用“抓三级定三责”解纷工作法,对于一般矛盾纠纷,由村(社区)综治中心组织力量调解三次;对于村级调解不成功的,由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基层政法力量、站所力量开展调解两次;对于复杂矛盾纠纷,由县综治中心采取联合会商、多元联动等方式开展调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村级首调首处、乡级联调联处、县级终调终处。2024年,湘西州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4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其中乡村两级化解占比75%、县级化解占比23%、州级化解占比2%,办理行政复议事项7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3300余件。

目前,湘西州正通过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枫桥经验”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治理效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为民承诺,努力打造民族地区善治标杆,以“湘西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本文围绕湘西州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展开,通过解决跨县市矛盾纠纷的实例引出建设成效。从明确职责定位、搭建资源平台、建立制度提升质效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建设举措,这些举措让综治中心在矛盾化解、平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践行了为民承诺,有望打造民族地区善治标杆。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637.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