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缅甸发生强震后的医疗状况,震中曼德勒省的医疗机构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详细介绍了中国民间医疗救援团队前往灾区,送医送药、提供医疗指导等救援行动,以及当地的受灾情况和医疗需求。
自缅甸发生强震以来,震中所在地曼德勒省的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地所有的医院、诊所、医疗救助站都接收了大量在地震中受伤的民众。由于伤者数量众多,每一家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医务工作者短缺和药品匮乏的难题。
4月3日,总台记者深入探访了位于曼德勒省受灾最为严重的阿玛拉布拉镇的一处医疗救济站。
总台记者刘畅现场报道:“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缅甸地震震中的一处医疗救助站。在这里,一些在地震中受伤的民众被紧急送来救治。然而,整个医疗救助站的现状令人担忧,处于严重的缺医少药状态。而今天,来自中国的骨科专家和医疗团队来到了这里,他们不仅为受伤的民众进行专业的诊治,还带来了这些民众急需的医疗物资。”
缅甸民众英英奥一脸焦急地说:“爸爸本身身体状况就不太好,地震时房子塌下来,他的脚受了伤,被送到医院治疗。而且后背和胸口也被砸伤了,他本身还有其他疾病。”
缅甸护士伊蒙仆介绍了目前医院面临的情况:“目前来医院医治的患者中,最多的是外伤和骨折患者。现在居民们都只能待在户外,由于自来水供应中断,接下来可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登革热也是灾后容易出现的疾病。现在药物短缺的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没有防范地震的措施,也没有提前预备足够的药物。在治疗外伤和骨折方面,最需要消炎药。由于大家长期在炎热的太阳下待着,所以还需要盐水、能量水。腹泻方面也需要相应的医疗药品。”
面对震中医院缺医少药的艰难局面,来自中国的民间医疗救援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大巴车运送了大量的药品,并针对每家医院的不同需求进行精准发放。同时,来自中国的医生与当地医生进行会诊,为当地医生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
中国民间医疗救助团队领队薛雨解释道:“我们做的是移动药房。地震之后,所有的灾民分布得非常分散,很多受伤的灾民无法前往政府医院。就像今天我们来到的这个小医疗点,他们对药品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每一家医院、每个医疗点的需求又不一样。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有的骨科药品多一些,有的内科药品多一些,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模式,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药品。”
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医生张涛表示:“我们主要安排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包括巡诊,还会去难民临时居住点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我觉得医院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卫生问题,大灾之后可能会有疫情。后期可能不能只是单一地处理病人,对于水污染或者蚊虫传播的这些疾病也需要进行防控,这是后期必须要做的工作。”(总台记者 刘畅)
文章围绕缅甸强震后震中曼德勒省医疗机构缺医少药的情况展开,介绍了中国民间医疗救援团队的救援行动,包括送药、会诊、提供医疗指导等,同时提到了当地面临的其他医疗问题和后续防控要点,展现了中国医疗力量在国际救援中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