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公安局“双品培育”:引领新时代公安工作迈向新高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4年以来威海市公安局围绕“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要求,以“双品培育”为核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固化内涵、深化路径、优化验效,为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2024年伊始,威海市公安局紧紧锚定“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这一发展要求,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主题主线,聚焦深化“培育新时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优秀品质、培验新时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特殊品格”核心任务。将“典型选育”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通过固化品质内涵、开拓多维渠道、助力成果转化,全力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个个尽展其才”的队伍发展格局,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威海市公安局首先注重固化“双品培育”内涵,立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围绕“优秀品质”与“特殊品格”这两个维度的特质,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和传统价值观,精心凝练出得到民警广泛认可且能引发共鸣的威海公安队伍核心价值观。同时,同步推进制度建设和人才储备工作,促使典型选育从“无形理念”转变为“有形实践”,实现内涵式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聚力底蕴挖掘。始终把典型选树“双品培育”理念深深融入政治建警的底线思维中。以全市公安机关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先进典型引领全警在思维、能力和作风上实现大提升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并固化新时代威海公安队伍“忠诚坚定、敦厚质朴、安分守己”的优秀品质以及“能谋善断、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特殊品格,让典型选树更加具象化,不断提升培育目标的高度、广度、精度和温度。

二是聚力制度引领。树立“扩点增面”思维,实施“繁星闪耀”计划,制定《深化典型选树推进创新争先工作意见》《先进典型培养管理工作办法》等相关制度,使典型选树在规范科学的轨道上实现“多点开花”。近年来,威海公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名个人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并作为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代表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1名个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3个集体、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19个集体、28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形成了“国家级典型引领、省部级典型支撑、地市级典型覆盖”的立体化格局。

三是聚力数据支撑。为了实现完备资料、理清底数、长效管理的目标,建成了包含20项110类别的表彰奖励数据库,以及涵盖8个岗位类别的18个集体、34名个人的“先进典型一级储备库”。同时,指导推动县市区分局和部门警种建立本单位、本条线系统涵盖8个岗位类别的32个集体、100名个人的“先进典型二级储备库”,做到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总结一批、储备一批。

其次,威海市公安局深化“双品培育”路径,打造人才成长的“加速器”。聚焦传承品质、淬炼品格、传递品德的目标,构建了“警师筑基 + 教官赋能 + 多渠道拓展”的“1 + 1 + N”典型培育机制,形成了“基因传承、火种燎原、活水涌流”的多元化培养路径。

一是深化警师“传承”育典型。推行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警师制”,通过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让潜在的典型茁壮成长。采用“成长警师” + “实践警师”的双警师帮带模式,组织160余名先进典型、业务骨干与青年民警签订“传帮带”责任书,并配套建立成长培养档案。重点围绕“四传、四帮、四带”三项内容,将学先进、传帮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其作为锤炼先进的熔炉,让潜在典型在反复锻炼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营造了热爱学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还有效推动了全警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是建强教官“火种”树典型。树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教官角色是锻炼成才的平台,教官人才是典型诞生的摇篮”的虹吸效应。择优选聘135名市级兼职教官,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教官分级管理,完成市、县、所队三级教官管理体系建设,打通择优晋升的教官和人才“直连通道”,让教官享受职级晋升红利,构建角色定位、能力提升、职业关爱“三位一体”的教官发展新格局,为优秀典型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平台。近年来,6人入选齐鲁公安英才库,2人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66人荣立三等功及以上奖励,13人受到提拔重用。

三是拓宽“多维”渠道寻典型。紧紧抓住典型寻找发现的源头活水,优化“常态优选 + 战时遴选 + 建库甄选”三类推选机制,通过练兵比武、任务攻坚、表奖推选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挖掘潜力人才。连续5年举办110警察节典型讲述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基层民警、岗位尖兵、科所队长、优秀辅警系列“十佳”选树宣传活动,发现培育宣传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先进模范,努力实现“身边有榜样、系统有标杆、单位有典型”的良好发展局面。

最后,威海市公安局优化“双品培育”验效,激活队伍发展的“内生力”。通过“品牌价值裂变、动能激励跃迁、平台辐射增效”三维转化机制,让优秀品质凝聚成队伍认同的公安形象,让特殊品格转化为可复制的模板经验,实现队伍建设与公安工作“双品双赢”的倍增效应。

一是立体宣传树品牌。设立实干争先光荣榜,引导全警争先锋、勇担当、做表率。“千里山海平安游”被平安中国年鉴收录,并被评为全国文旅市场管理创新十佳案例。新华社、中国警察网、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一等功集体特巡警支队、“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锐等一批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持续报道,向全警、全社会和公众传递公安正能量,有力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协同发展。

二是正向激励增动能。坚持“选优用优”原则,对先进典型在教育培养、提拔使用时重点关注,在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年内,先后有6名典型骨干被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四进”工作,推荐80余名优秀干部参加全市科级干部培训班,100余名民警因立功受奖获得优先晋级机会,有效激发全警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同时,固化创先争优与全员考核挂钩机制,对贡献突出的集体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上浮推优比例,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成为全警的共识。

三是搭建平台促转化。聚焦典型引领强化人才培育,构建起“标杆示范、实战孵化、辐射带动”的人才培养新范式。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陈强同志打造职业精神思政课程《初心不改写忠诚,勇担使命守平安》,先后在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警察大学、省委组织部等机关高校开展培训班授课30余场次。以“95”后青年典型代表命名的“吕瀚林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社会治安要素管控平台”等8大类13种数据管理系统及6个警务数据模型,获评威海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孙李斌同志深耕的嘉和社区警务室,建成全市首批公务员先进典型工作室“大孙警务工作室”,并确定为2024年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专题培训班现场教学点,先后承接12批次共62名青年民警和业务骨干跟班培训,接待17批次省、市领导观摩指导,为全市组工、政法系统现场培训年轻干部500余人次,以有形的正能量和鲜活的价值观感召、教育、激励队伍。

威海市公安局通过固化“双品培育”内涵、深化“双品培育”路径、优化“双品培育”验效等一系列举措,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实现了队伍建设与公安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863.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