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金包银”首饰展开,在当前黄金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金包银”作为黄金平替受到消费者追捧,但同时该饰品存在虚标金重、回收陷阱、检测困难等诸多问题,文章对其市场情况及消费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
“同样的佩戴效果,却不到十分之一的价格,这下可实现黄金自由啦!”“只需千元就能拿下流行款金手镯,真可谓是花小钱办大事。”“结婚预算有限,又不想失了面子,买金包银三金也能补足仪式感。”……在黄金价格持续攀升的当下,不少消费者把目光投向了“金包银”首饰,将其作为纯金首饰的平替之选。这类首饰从外观上看,与纯金首饰几乎没有差别,然而价格却比纯金产品低出很多。
在“金包银”饰品备受追捧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像虚标金重、回收陷阱、检测困难等。那么,“金包银”消费到底存在哪些风险?又该如何防范呢?
高金价带火“黄金平替”
“仅仅用1克黄金,就能打造出具有金包银效果的古法素圈手镯。”
在短视频平台上,某“金包银”品牌发布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师傅操作机器,将黄金压制成薄如蝉翼的金箔。接着经过修剪、定型等步骤,熟练地用器具把黄金薄片覆合在银镯子上。再经过一番修整、打磨、纹饰处理,一只精美的“金包银”手镯就诞生了。
△图片来源:某“金包银”品牌视频截图。
一家打金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店内“金包银”首饰与足金首饰的价格计算方式相同,黄金和白银都按照实时价格计算,此外还需加上额外的工费。就拿乾坤圈手镯来说,在工费为30元/克的情况下,一个40克的乾坤圈足金手镯价格超过28000元,而如果采用“金包银”工艺制作,仅需1500元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金包银”并非新鲜事物,相关工艺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只是今年以来持续走高的金价,让金包银相关饰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3月22日,周大福、周六福、六福珠宝等品牌的黄金实物价格已达到923元/克。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质量科工作人员表示:“据调研了解,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俗称的‘金包银’实际是镀金银首饰,而真正的‘金包银’和镀金银首饰在工艺上存在较大区别。‘包金’工艺是把金箔包裹在银坯表面后进行加固,金层相对较厚;而‘镀金’工艺是通过电镀的方式形成金镀层,金层比较薄。”
大多数产品缺斤短两
随着“金包银”首饰的走红,相关投诉也有所增加。在投诉平台上以“金包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找到相关投诉1600多条,其中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是“金包银”货不对板。
有从事黄金首饰加工的商家表示,加工“金包银”镀金的用料需达到6%的比例才算达标。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暴利,常常虚报产品的黄金含量,甚至以次充好,出现漏银、金银含量低于标签标识、金银纯度不够等问题。
多家鉴定机构称,目前贵金属检测采用的是无损方法。但在无损状态下,鉴定机构只能检测贵金属的表面纯度,无法对内部白银纯度以及金重、银重进行测量。
一名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所有鉴定机构的仪器都一样,不管是测金还是测银,都只能测表层,出具的证书也只能显示总重量和表面贵金属纯度。如果想知道里面到底是金还是银,只能进行破坏性检测。”
浙江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黄金珠宝检验中心主任王超表示:“去年,一些专业的检测机构对‘金包银’产品进行了市场调查,用化学方法把银熔掉,剩下纯金。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产品跟商家标称的质量一致,大部分都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
此外,有商铺工作人员透露,如果商家将“金包银”首饰与足金首饰混卖,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
对于那些想拥有黄金外观首饰,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金包银”首饰看似是不错的“平替”选择。但需要认识到,“金包银”首饰的本质仍然是银首饰,消费者在购买时需仔细鉴别、理性消费。
在黄金价格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金包银”首饰作为黄金平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介绍了其制作工艺、价格优势等情况。但同时也指出“金包银”饰品存在诸多问题,如缺斤短两、货不对板、检测困难等。提醒消费者“金包银”首饰本质仍是银首饰,购买时要仔细鉴别、理性消费。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