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展开,详细阐述了该政策对美国各阶层的影响,包括民众开始囤货、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等情况。
近期,美国的贸易政策又有了新动态。根据特朗普于本月2日签署的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美国从5日起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且,针对某些贸易伙伴还会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这些措施将于9日正式生效。
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纷纷发出警告,加征关税这一举措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最终这些增加的成本将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经过估测发现,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一旦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都会遭受经济损失。其中,低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损失2100美元,高收入家庭平均损失更是高达5400美元。
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形势。4月2日下午,他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还具体说道:“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购买,最好是在商店补货之前就行动起来。”他进一步强调,即便购买的是美国本土产品,也有可能会涨价,商家很可能会将涨价原因归咎于关税。
事实上,早在关税政策正式出台之前,美国人就已经开始紧张起来。据观察者网援引《华尔街日报》3日的报道,从大学生、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全美各阶层民众都掀起了“未雨绸缪”式的消费潮。一位50岁的纽约市民为了抢购到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跑了多家商店,还向店员致电争取,最终才买到那家商店的最后一台。
与此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在“关税大棒”下艰难求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卢杰锋指出,从中期来看,市场对企业盈利的预期有所下调。投资者担心企业会面临进口成本攀升和出口受阻的双重困境。在制造业和科技业,众多美国公司依赖贸易伙伴供应零部件;农业和汽车业则可能直接受到贸易伙伴的反制性关税冲击。此外,美国零售业也会因为商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关税政策是分阶段实施的,许多产品获得了豁免。但观察人士认为,新一轮关税政策覆盖范围更广,影响也更为深远。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代表千余家科技公司)国际贸易副总裁艾德·布瑞兹特瓦警告称:“承担这些税的是美国进口商,而不是出口商。”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首席执行官科里·巴里也表示,由于该行业的供应商利润率很低,绝大部分关税成本很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国之一。近年来,美国的关税政策迫使一些公司将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然而泰国、越南等地并不具备足够的制造能力和专业知识。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娜·加扎里安的创业之路就因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而陷入困境。她的公司Austere为几家大型零售商提供高端影音配件,而这些配件主要是在中国生产的。随着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一夜之间,额外的成本让她的公司徘徊在破产边缘。迪娜·加扎里安痛苦地回忆道:“当时我觉得,我的公司会在短短一年内走完从开业到破产的全过程。我花了这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经营公司,结果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许多对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政策心有余悸的美国企业主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包括加扎里安在内的一些人赶在特朗普就职前进口了大量货物,存放在仓库里。加扎里安希望借此争取时间,让公司能够顺利转型。她无奈地表示:“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生产方式,或者彻底转向新的方向。我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生存而不是发展业务上,这实在令人沮丧。”
本文详细介绍了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的具体内容,以及该政策对美国民众和企业造成的多方面影响。美国民众因担忧物价上涨而提前囤货,美国企业则面临进口成本上升、出口受阻、利润空间压缩等困境,尤其是依赖中国产品的企业更是举步维艰。这一系列情况反映出美国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给美国自身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2104.html